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说明事物的特点,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以代表性事物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二、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一)学生预习,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二)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资料链接]
1.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
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
揭示课题,交代文体,点出其与记叙文的区别:
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介绍或解说事物与事理为目的,具有知识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表达某种情感。
三、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一)检查预习情况,小组展示;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标上段落序号,并在听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a.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b.文章为什么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c.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问题探究:
1.
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2.①、②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第③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5.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些例子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吗?
四、精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
1.读4-7自然段,了解作者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哪些内容?
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
4.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5进一步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提示:着重说明三者顺序不能颠倒及原因,并分析“首先”“其次”“再次”和“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这些用语的条理性,简洁性。】
.教师总结: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明的。
五、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1、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两座桥的特点的?有什么作用?
【提示:说明方法有:列数据
打比方
引用
摹状貌】
a.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
)
b.“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
)
c.
“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引用又是打比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
)
d.
“有的……有的……有的……”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出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
2、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假如你是导游,请你借鉴课文的写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设计一段话,向大家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
学案编号
12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2008级初中语文教学练一体化
备课组:初二全体语文教师
执笔者:李永佳
课
题
:12《桥之美》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2.
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3.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个性色彩;
4.
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
二、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一)学生预习,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二)了解作者,走进美文。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不能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却想用自己的笔造出一个虚幻的、视觉的、水中的、墨中的、色中的人间天堂。
他常常背着沉重的画具独自闯荡荒野僻壤,
踏遍水乡、绿洲、高原、山村、丛林、雪峰,陶醉在灵魂与大自然的感应中,
活在灵魂与大自然碰撞的激情里,在坚韧地默默行进中,一步步接近视觉天堂,一步步揭示艺术的奥秘。他,就是吴冠中。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吴冠中先生带给我们的“桥之美”。
三、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二)、研读与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
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
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四、精读课文,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六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⑶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⑷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
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比较: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
不同点:
学案编号
13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2008级初中语文教学练一体化
备课组:初二全体语文教师
执笔者:李永佳
课
题
:13《苏州园林》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1.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1、通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字音
轩
榭(
)
池
沼(
)
丘
壑(
)
嶙
峋(
)
镂
空(
)
蔷
薇(
)
重峦叠嶂(
) 斟
酌(
)
(2)字义
鉴赏: 池沼:
别具匠心: 阅历:
镂空: 斟酌:
2、简介作者,知人论世: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三、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一)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短的文字概括。
(二)熟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四、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为什么只有四个讲究而不是七个讲究?
5、文章是如何有层次地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五、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请找出文中的原句加以分析)
说明方法 |
特点 |
作用 |
举例子 |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
增加文章可信度。 |
作比较 |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
打比方 |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
列数字 |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
引用 |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下定义 |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
作诠释 |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
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
分类别 |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
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
列图表 |
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
摹状貌 |
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 |
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