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奇妙的克隆》学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奇妙的克隆》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4. 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教学练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胎(  ) 片(  ) 脊(  ) 两(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有性繁殖?什么是克隆?

有性繁殖:

克隆:

二、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1.      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 “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5.“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6.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三、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四、学习小结,教学反思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