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略读 设计者:余梅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
体会科普文章的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
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练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第一部分: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
(2)褶皱 (3)潮汐
(4)
劫难
(5)追溯
(6)遗骸
2.解释词语。
(1)遗骸:
(2)追溯:
(3)劫难:
(4)致密:
(5)天衣无缝:
3.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二、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
3.大陆在漂移是
“ 板块构造理论 ”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板块构造理论
” 能解开恐龙无处不有之谜吗?为什么?
4.经过以上层层分析,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5.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存在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并简述。
6.什么是斯石英?它在自然界中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7.根据斯石英的特点和成因,作者经过层层推理得出了什么结论?
8.深入理解
比较异同
a.
相同之处:文体相同 内容相关
这两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叫科普说明文。二者不仅文体相同,而且内容相关,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b.
不同之处:
(1)说明的主要目的不同
(2)
运用的材料不同
三、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1.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龙无处不在是因为它们自己迁移的结果。
B.
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曾分裂成四部分。
C.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
斯石英和金刚石在温度升到极高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
2.
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
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
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三种。
D.
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3.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例如: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答: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答: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答:
(3)即非常纯的沙子。
答: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答:
四、学习小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