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醉翁亭记》学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醉翁亭记》学案

课型:精读    课时:2课时  设计人:石等华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用法。

2.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3.抓住“文眼”,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练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教他读书习文。24岁考取进士,开始登上仕途。他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反对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官僚,因此屡遭贬谪。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到诬蔑陷害,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滁州知州。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到滁州的第二年,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散文。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其实是表象,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往  

3.试着自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二、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第一部分:所有学生都必须展示的内容

第二部分:教师集中讲授、学生个性思考或展示的内容

(一)配乐欣赏,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随录音想象文中所描的画面,思考每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

(二)逐段分析,探究鉴赏:

1. 分析第一自然段: 思考: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结合抒情的?

 

 

2.分析第二自然段: 结合课下注释阅读课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3. 分析第三自然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围的景物无一不美,这也说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他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好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看课文分析:滁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欢图中,众宾的形为和神态如何?太守醉图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态怎样?

思考: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4. 分析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两个相同的句式点出了四种乐即: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思考: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其乐的涵义有哪一些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政治生涯考虑)

 

 

三、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填空题。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的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

1.之者谁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3.醉翁之不在酒

4.若夫日出而林霏        5.野芳而幽香                6.溪而渔

7.                8.树林阴                    9.觥筹交错

10.已而夕阳在山           11.林壑                   12.泉香而酒

 

指出下列字的用法。

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    

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    

⑶临溪而渔         而:

⑷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而:   

⑸朝而往,暮而归      而:   

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

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而:

⑻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而:

四、学习小结 

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过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各,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到\"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这就应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色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方太守的作者,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这种带有\"民胞物与\"情调的宽广襟怀正是宋人\"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理想的一种执著追求。但是这美好的人生境界毕竟只是在作者所治理的滁州局部一方闪现,而在作者曲折的政治生涯和所生活的忧患从生的北宋生活中再现的则是那种力不从心,年迈无力的感觉,这也正是他39岁便以翁自居的原因。

充满忧患的社会迫使作者在闲适生活中寻觅愉悦之境,而他所觅得的愉悦之境又难以摆脱整个社会忧患阴影的笼罩,故意做出来的平静毕竟掩饰不住政治失意所带来的凄凉心情,在冲淡纤禾农,疏野超诣的外在形式下,带有深深孤寂和凄苦、秀美的山水之间悄然流动的是一股若隐若现的忧郁和悲哀,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