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2、认识常用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学法指津】
通过学生预习、观察、小组合作来学习,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使用仪器的能力。
【自主学习
班级交流】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阅读课本P18页内容)
1.实验室的“三不”原则:不能用
药品,不能把鼻子
,不得 味道。
2.节约药品原则:严格按照
取用药品,未经说明用量的,一般应该按照
,液体是
mL,固体
即可。
3.废弃物处理: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
,也不要
,更不能
,要放入 。废弃物要放入
,禁止放入
内。
4.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
。使用腐蚀性药品要小心,避免沾在
或 上。
5.实验完毕后,应及时
所用仪器,要整理好
。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 和
。
(二)认识常用仪器(阅读课本P151---P152页内容)
仪器 |
用途 |
注意事项 |
试管 |
用作
的反应容器,在
时使用,可以
加热 |
加热后不能
,以防
|
试管夹 |
用于
|
防止
|
玻璃棒 |
用于
|
搅拌时不要
|
酒精灯 |
用于
(预习P20页) |
①
②
③
④
|
胶头滴管和滴瓶 |
胶头滴管用于
和
少量液体。滴瓶用于
|
胶头滴管使用前、后都应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
使用,无需
|
铁架台(铁夹和铁圈) |
用于
和
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
、
等实验操作。 |
|
烧杯 |
用作
和
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加热时应
,使
,不可
。 |
量筒 |
用于量度
|
不能
,也不能用作
,不能配制
|
集气瓶和水槽 |
集气瓶用于
或
少量气体。水槽用于排水收集气体时使用,二者常配套使用。 |
集气瓶不能加热,收集满气体后应该盖上毛玻璃片,然后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
锥形瓶 |
用于较大量液体反应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加热时需要
,使其受热均匀。 |
(三)仪器功能分类
1.加热仪器:①
②酒精灯;
2.计量仪器:①
(称量固体);②
(测量液体);
3.夹持仪器:
、
、坩埚钳;
4.被加热仪器: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②需垫上石棉网可被加热的仪器:
、烧杯、
;
5、不能被加热的仪器:
、
、试剂瓶等
【课堂检测】
1.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不能用作反应仪器的是( )
A、锥形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下的试剂应倒回原瓶
B、为了看到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
D、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用手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3.实验应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
,固体以
为宜,液体以 为宜。
4.实验室的“三不”原则:任何药品不能手
,
,或直接用
,若需闻气味,应用手将
,仅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学案
主备:陶晓红
审核: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2.掌握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3.掌握物质加热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学法指津】
学生预习、小组合作,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
班级交流】
阅读课本P18页序言,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知识点 |
学生活动 |
教师点击 |
一、
药
品
的
取
用 |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粉末状、小颗粒用
取用;块状、大颗粒药品用 夹取。
取用过程:粉末:一平二送三直立;
块状:一横二送三慢滑 |
温馨提示:
和
在药品取用前后都应
。
【注意】纸槽不可以从试剂瓶里取用药品。
什么时候需借助纸槽送药品? |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
①定量液体药品可以用
量取,不定量液体药品可以用
滴入或直接
。
②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过程:一靠、二倒、三平、四定容
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量筒
在实验台上,视线应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量筒的精确度是
mL。
③滴管的使用:一吸、二垂、三悬、四滴入
仔细阅读课本第19页-20页 |
温馨提示:
1、液体倾倒口诀: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两口紧靠沿壁倾,残留液滴往下蹭。
2、液体滴加口诀:两管直立,莫触内壁;滴管悬空,对准正中;用手轻捏,滴入管中
3、使用滴管的注意事项: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在上,不要
或
;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
或其他地方,以免
;
③非滴管瓶上的滴管使用
都应 ,不能伸入
或接触
。 |
二、
物
质
的
加
热 |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①
;
②
;
③
;
④
。
紧急处理: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
。 |
温馨提示:
酒精灯的火焰与蜡烛的火焰一样也分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酒精灯加热时,应用
加热。 |
2、给液体加热
①给烧杯或烧瓶内液体加热,应垫上
②给试管内液体加热,可直接
注意:A、试管内液体不能
B、试管应与桌面大约成
,且不能
。 |
易错点:
1、试管夹应从
往
夹在离管口
或试管的
。夹稳后,手握试管夹的
。
2、给试管加热都应先
。
3、酒精灯外焰应在试管底部有液体处
。 |
3、给固体加热(试管内)
|
看左图小结注意事项:
1、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
或试管的 。
2、试管口应
3、加热时应先对试管
,然后在固体药品处
。 |
小结 |
|
【合作探究】
①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②取3粒锌粒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 3 \* GB3
③用滴管向装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
= 4 \* GB3
④用量筒准确量取3ml盐酸,并倒入前面实验所取的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 5 \* GB3
⑤取约3mL水于试管中,后加热至沸腾。
【课堂检测】
基础达标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2.在下图中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3.请指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危害。
①给试管加热时,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2/3。
②用手指盖住试管口将盛液体的试管上下振荡。
③用手持滴管,伸入试管内滴液。
④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同学。
⑤手拿固体试剂,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⑥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朝向着手心。
综合运用
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学案
主备:陶晓红
审核: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称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2.学会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法指津】
学生预习、小组合作,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
班级交流】
知识点 |
学生活动 |
教师点击 |
托盘天平
的使用 |
1、托盘天平的称量过程:
= 1
\* GB3 ①
,
= 2 \* GB3
②
,
= 3 \* GB3
③左 右
,
= 4 \* GB3
④称量完毕,应
2、天平的精确度可以准确到
克。
3、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
上称量,必须放在 里称量。 |
温馨提示:
1、取砝码、移动游码不能用
,而应用
2、取用砝码时,应先加质量
的砝码,再加 。取回砝码时,应
|
仪器洗涤 |
阅读课本P22-23页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动动手】清洗有关仪器,并整理台面。 |
温馨提示:用试管刷刷洗仪器时可
或
试管刷,但不能
。 |
【合作探究】(连接仪器时连接处应用水润湿,连接时要慢慢转动)
1.玻璃管与橡皮塞的连接
2.玻璃管与橡皮管的连接
3.容器(试管或锥形瓶)口塞橡皮塞
【动动手】组装课本P7页图1-3实验装置
【课堂检测】
基础达标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取用粉末状药品
B 取出液体 C 读液体体积
D 滴加液体
2.某学生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读数是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
A
大于10mL
B 小于10mL C 等于10mL
D 小于或等于10mL
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左盘砝码的质量是5克,游码的读数见图,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操作错误无法称量
B. 该药品的质量是8.6克
C.
该药品的质量是1.4克
D. 该药品的质量是8.3克
4.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化学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请正确进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
①向试管内装入少量固体药品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或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把药品用
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
。
②用量筒取液体的体积时,先应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若量取40mL的液体,应选择
mL(填10、50、100)的量筒,读数时,视线与
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量出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0mL。
③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放
mL,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试管夹应由试管从
往 套夹在试管的
,注意手指不能按住试管夹的短柄上。
5.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10mL量筒;⑤20mL量筒;⑥天平,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取用6.8mL某溶液所需仪器是
综合运用
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①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滴加试液。
②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③取用试剂瓶中的试液时,瓶塞正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④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1%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食盐时食盐与砝码放错了托盘。
(实验中用了砝码)
自我评价:(突出学习方法及本节课主要内
签名:
年
月 日
同伴评价:(突出学习态度、过程表现与学习效果)
签名:
年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