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链接: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库
主备:司静
审核:李红,陶亚玲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如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学法指导】阅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课堂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悟新知
1.我国外交宗旨:
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
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
。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
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
、
、互不干涉 、平等
、和平 。最早是
于1953年底同
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
和
,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
年,在
,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
和
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二、师生互动,交流合作。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请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能力升级,拓展延伸。
1.根据题意,把相关知识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4)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A.印度
B.苏联 C.日内瓦
D.万隆 E.1949年
F.1953年 G.1954年
H.1955年
①斯大林 ②尼赫鲁
③吴努 ④周恩来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第二次大战后,亚非两洲兴起了许多独立国家,一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一类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国家。……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请回答:(1)万隆会议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召开的?会议有何特点?
(2)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根据材料,你认为中国和广大亚非国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相异的地方?
(3)请谈谈什么是“万隆精神”。答:在万隆会议上,亚非人民撇开分歧,团结一致,保卫了世界和平,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这种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3.读图题:右面两幅历史照片反映的外交事件是什么?请简要说说周恩来在这两次会议上对新中国外交作出的贡献。
四、当堂检测,复习巩固。
1.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
A.朝鲜
B.苏联
C.越南 D.印度
2.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
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
D.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5.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其背景是(
)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