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真挚的师生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练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1.了解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2.生字词注音组词:
芸 ( ) ( ) 榆
( ) ( )
痣 ( ) ( ) 褪
( ) ( )
卜 ( ) ( ) 焚
( ) ( )
鸥 ( ) ( ) 殴
( ) ( )
模 ( ) ( )
( ) ( )
3.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 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②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
二、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第一部分:所有学生都必须展示的内容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内容
一、导入。
二、看课文、听朗读。
三、思考、讨论并回答:
1.本文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全文记叙了蔡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3.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这几件事情的次序能不能打乱?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
5.再读课文: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四、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的看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这里改用第二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个性思考或展示的内容
三、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én)
C.海鸥(ōu)
磕头(kē)
时辰(chen)
D.模仿(fǎng)
温柔(róu) 纯真(chú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3.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4.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5.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6.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7.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9.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小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