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马鞍山十二中
李红
历史课程改革就是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而小班化教育是指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在小班额教育教学中,优化教育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小班化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核心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这两者是一致的。作为马鞍山市小班化教育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如何在初一历史课堂上开展小班化教育,也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就以我在校小班化课堂教学展评课活动中的一堂课,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及困惑。
我上的是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我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作为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再分析两次著名战役失败、胜利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要求,紧扣教学重点,遵循让学生动起来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讲故事、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三国鼎立形势示意图等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三大框内容设计的思路明晰,各框衔接自然。如:在过渡到赤壁之战这一框,我出示了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所写的一首诗,以此点明他还想一统天下的雄心。
第二,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考虑到 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比较熟悉,随便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语,导入部分我利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创设情境,在雄浑、低沉的乐曲声中把学生带到了那段历史,让学生说出所知道或喜欢的三国人物。引出本课两个重要人物:曹操和诸葛亮。然后指出《三国演义》是根据我国历史改编成的。但小说不同于历史,历史具有可考性、真实性。这样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个性化的要求。 问题的设置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对于学案中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我安排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进行评判、更正。课堂检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能力,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归纳比较能力、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
第四,充分注重发挥历史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骄傲轻敌,给我们的启示,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发扬谦虚的精神
。230年吴国派人到达夷洲(台湾),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尽管我依据小班化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
首先,时间分配上的问题,除了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以外,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花了不少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紧,教学过程就有些赶,因此对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没有进行进行太多的展开介绍,只是一带而过。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应该引导学生多讲,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的力度,调动学生的气氛。有些问题讨论不充分。其中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过于粗糙,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就直接出示了两次战役异同点表格。课堂检测虽然分层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只好集体回答,没有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能在家完成,时间会充裕很多。但是让学生回去预习历史,不太现实。如何督促学生预习是我的困惑之一。
其次,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如:分析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教师直接指出“统一没有完成的根本原因是条件尚未成熟——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就行了。客观上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弱。一段简单的文字都无法正确的朗读。一些基本史实如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都无法从书中获取。如:出示动态地图,学生指图复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不妨采用“火烧赤壁”视频,视觉冲击力会比地图展示更强。 只要求学生讲出事件的基本要素即可。这样课堂会更生动,学生对历史事件会记得更牢。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弄不懂的问题,难道也不用讲吗?每节课都能严格遵守时间吗?这是我的困惑之二。
再者,课堂上只要一分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学生在开小差,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去,不是只流于形式。这是我的困惑之三。
最后,在课堂小结时,不应该以图表形式,直接帮学生归纳,而应该让学生作一个总结性归纳,让他们谈谈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学到什么,有何启发,以进一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班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信心,也发现了在小班化教育方面的不足。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今后我不仅要更加努力研究教学,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个性化的要求,力求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小班化教育真正落实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