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在改革中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九中   汪德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逐步推行小班教学。

在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在2007年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讨论献策、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酝酿、集思广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一认识,果断决定把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作为振兴我校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强校本教研,营造有利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氛围

(一)强化培训,转变理念

加强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将教职工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按不低于公用经费5%的比例进行经费预算,有效保证了教职工培训落到实处。

2007年起,学校投入了20多万元,用于教职工培训。分三批组织全体教师到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培训,感受杜郎口中学的大胆变革,实现超越的精神风貌和踏实苦干的工作态度,体验在新课改中“杜郎口旋风”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的一所农村中学,1998年以前是一所名不见经转的薄弱学校,1998年起,学校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一所名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事迹被国家、省级5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振有誉为:“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创性教育的原创性典范,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2008年起,学校又分两批组织教师到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面旗帜——江苏东庐中学学习培训。今后三年学校还将准备分三批组织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培训学习。通过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走小班化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不动摇,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引领,以研促教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我们借鉴杜郎口“三三六”课堂模式和东庐的“讲学移”的“教学合一”,但是学校的主客观条件不同,照搬照抄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边实践边总结,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模式改革、小班化教育实验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研究的氛围。

目前,学校拥有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6个、校级课题7个。其中《初中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为省级课题,《马鞍山市小班化教育的方略和实践范式的研究》为市“十一五”重点招标课题,由我校牵头与市六中、珍珠园小学共同研究。课题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内容广,涉及到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研究的诸多方面;二是参与人数多,80%的专任教师拥有自己的课题。在课题研究方面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班化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支撑和理论支持。学校连续两届荣获全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认为,我校的教改实验,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班额人数的减少,更重要是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努力提升管理质量。

(一)“五个创新”变革教学

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一是教室不设讲台,师生处于同一平面上,对话交流机会增多,有利于建立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二是学生在相向而坐,呈矩形排列,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也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三是教室内外墙都有学生专用黑板,学习时空得到扩展。

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我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的又一目标。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学案”引领。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心理状态等因素,为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而编写的“教”与“学”合一的方案。编写“学案”,我们坚持“提前编写、骨干主编、集体讨论、优化共用”的原则,强调“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导评”的作用。“学案”在上新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习提前预习,完成一块或几个模块,剩下的模块在课堂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收获,让每个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树立自信、体现自我、激发兴趣,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课堂模式是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预习课是起点、是基础、是关键。展示课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通过展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反馈课是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我们明确要求:①不管什么课型都必须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②预习课不充分不允许上展示课;③要努力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④预习、展示、反馈课可以分开上,也可以在一堂中体现。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他管向自管转变,实行“扁平化”管理。重大事项由校长室决策,年级组负责实施,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主任分管三个年级组,各处室强化管理职能,转变角色,变管理为服务。让家长参与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的管理,定期邀请家长听课,通报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情况,主动营造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外部环境。

创新现代教育手段。学校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给每个班级配置了多媒体,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运用多媒体辅助学习的能力,也充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五个转变”适应教学

一是教学模式有了很大转变。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大转变。校园文化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各具特色。三是校本教研的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同学科备课组老师共同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学案”的意识明显增强。四是教育管理有了很大的转变。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创新。五是“教”与“学”的行为有了很大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帮助和引导。而且注重反思教学,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形成了张扬个性的自主学习方式、注重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体现责任的合作学习方式、紧跟时代的信息学习方式。

(三)“四个提高”与“三个认可”巩固教学

“四个提高”: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学生根据教师编写,经过自主预习能够独立完成规定的模式。二是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普遍提高。尤其是班级班干和各小组组长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课内外学生之间自主管理和相互监督的意识明显提高。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对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来看,纵向比,学生的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有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小班化教育改革带来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文明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护环境行为和纪律安全观念等得到了明显好转,基本形成了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化、校内行走队列化、集体活动整齐化、检查考核常态化的良好局面。

“三个认可”:小班化教育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根据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满意率在90%以上。三年来,市教育局、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全市初中学校和学区内小学领导与教师都曾到我校进行调研、指导和交流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获得了很好的评价。省、市有关新闻媒体也多次宣传报道。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工作被市教育局授予2008年度教育创新奖。

三、强化目标管理,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

“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就是质量”。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细节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责任落实,推行项目负责制,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零散式管理为系统化管理,变表面式管理为内涵式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一)坚持制度创新。健全领导机构,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项目组长负责制,各项目组独立的开展工作,凸显年级组自主管理的鲜明特色。在实验小班化教育实验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小班化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小班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制度》、《小班化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的家校合作制度》、《小班化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小班化教育和管理考核》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校、以规治校、以德立校,使小班化教育改革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障。

(二)优化管理机制。建立值日校长——值日年级组长——值日班主任——值日管理机制。值日校长在中层以上干部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产生,值日年级组长在班主任中产生,值日班主任在值日教师中产生。这些值日校长、值日年级组长、值日班主任、值日教师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并及时填写记录表,在学校黑板报上进行反馈,在反思会上通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行了值日校长、值日年级组长、值日班主任、值日教师制,更加将权利下放,使学校教师体验全面工作的艰辛,使下级感受上级的不容易,提高精神面貌,和学校同前进、共发展。这种做法也让教师更清楚地看到自我的成绩和不足,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三)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在每年目标考核中,实行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结合的考核管理机制。学校年初将目标逐条分解,各部门围绕目标落实责任,各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目标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近几年的目标考核中学校受到市、区教育局的好评,获得良好等次。《2007-2010年发展规划》是经校第八届九次教代会20071212日审议通过。为了积极推动发展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和举措的认真实施,研究制定《市九中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主评估工作细则》,成立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德育、教学、教育管理等三个自评工作专项小组,明确各组职责,把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自主评估工作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推进教师、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校本管理中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必须过程;作为促进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开展特色创建。把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与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平安学校、绿色学校、交通安全规范学校、文明和谐校园等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丰富内涵,明确各项创建目标和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狠抓检查、评比、考核、反馈的各个环节,形成创建合力,提升创建质量,扩大创建成果,有力地促进学校小班化教育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实施小班化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

(一)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还必须与我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杜郎口中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本土性和时代性,杜郎口的模式是创新的、成长的,也是鲜活的,它的发展有着学校主客观因素和学校文化的积淀,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但是“临贴”容易“破贴”难,照搬照抄也是不可取的,学习杜郎口必须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形成具有九中特色的模式,否则,很容易邯郸学步,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二)“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否效果好起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脑力劳动,需要思维活跃,但思维也需要动静结合,有起有伏,如何把握好度?九中的课堂是活起来的,学生也动起来了,但由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学能力、职业素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教师的课堂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但也有些教师的课堂是“虚假的繁荣”,课堂教学是低效的。

(三)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其关键的要素是要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常常处于素质教育与升学率不能协调发展的两难境地,素质教育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升学率这根弦也不能不绷紧,因为前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而升学率是社会评价学校的最有力指标,甚至唯一指标。小班化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困惑,我们九中教职工是努力的,勇于承担实验者、改革者和铺路者的重任。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多把尺子,因为多把尺子就多一所好学校。

(四)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成本高、投入大的项目,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指导。

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从开始试点到全面实施、从学校领导的决策到各年级的分步实施、从广大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与家长的普遍认可、从市教育局管理移交到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管理、从财政资金支持到人事政策的倾斜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支持和指导,所以能坚持到今天。但是随着小班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经费紧张问题是目前面临的较大困难,政府在对于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度上的保障还不明晰,学校改革处于两难的境地,还继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与指导,促进小班化教育实验朝着稳定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五)随着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实施,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改革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问题,从2009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教师的工资待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内部分配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九中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改革的成果是有成效的,广大教师为此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劳动,尽管改革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我们九中人是愿意坚定不移地把小班化教育改革进行下去的,我们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下,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和成果、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强化精细化管理举措,共同呵护这根改革的幼苗,让她茁壮成长。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