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校长要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路人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校长要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路人

                     十九中  沈荣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重视教育,社会期盼教育,人才培养依靠教育,要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教育界同仁所认同,随之人们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智慧校长甚至是办学教育家的共识,教师专业发展一样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直是办学教育家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领域。作为学校到底该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就这个话题,我想谈一点我个人的陋见。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社会进步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一个也不能少》中魏敏芝那样只识几个字的就能当教师的观念显然在现时代已行不通了,教师这一职业必须要像医生、律师那样专业化。现在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更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新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工程,是全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的大事,改革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处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位置,教师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专业能力提升,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想必大家都还记得,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课改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们且不论其课改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它给我们以警示和启迪,必须让教师正确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认同课改的思想,必须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贯彻这些思想。否则,缺少教师的认同,参与和践行,课改将永远只是美好的理想。应该说,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吸取了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所谓“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教师”的言论,便是一种反映。作为教师显然仅识几个字是担当不了此重任的,必须坚持与新课程共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必须融入到新课程之中,并以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如此说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更显重要了.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都包含着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2、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智慧校长的第一要务
    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因为他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智慧的行动。但一个再优秀的校长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好一所学校的,学校的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办学归根结底不是靠校长孤军奋战,也不是强硬的办学硬件,而是靠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是全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一个再好的校长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去冲锋陷阵是打不好胜仗的。如果说校长是核心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关键,没有后者成功的理想将无法实现。不可否认校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国家的许多重要精神的落实最终都是由校长来决策并实施,校长的思想理念、思路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高度和广度,决定着学校办学的质量与效益。从校长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校长的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但毫无疑问,校长的专业能力是关键,也就是做校长要做智慧型校长,以成尚荣的话来说,就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道德领导、文化领导、创新领导,而校长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可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形势所在,更是校长的当务之急。任何一种教学行为,如果只有校长重视,而实践主体不认同,也是不可能有什么好效果。作为一名智慧校长,平时要善于通过各种形式,唤起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要主动发展,而不能被发展,如果是要我发展,我看未必有太好的效果。所以校长要在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前提与基础上,善于将自己的理念,尤其是关注教师成长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为全校教师所理解与接受,并内化到自己的自我发展行为之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发展意识,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校长平时要注意向老师宣传这样一种理念:接受培训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利,培训也是教师的一种长远的福利。校长还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营造合作共赢的团队文化,为教师创造个人发展的空间。作为校长更要把自己当作是教师中的一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让教师在生动的培训学习中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与突破。当然教师能够主动发展固然很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至为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的认识都能同步达到一定的高度。再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仅靠自主发展,从学校大局来说,缺少统筹安排,肯定支零破碎,难以做到全面持续,为此,学校还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长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订发展措施,通过行政推进来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这几年,我校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制订了《学校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建立了多项教师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如“师带徒”、“四个一”、“学习考核制度”、“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周三教师业务培训制度”等,结合上学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注重实践特色的要求,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规定了学习任务,使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扎扎实实,不论是“我要发展型”,还是“要我发展型”,大家都在按照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教师发展规划”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着各项培训任务。现在学校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本科学历达80%以上,提前完成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教师学历层次的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长久大计,而不是应急之举,必须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客观准确地对学校情况、师资状况作出分析,因校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师资培训的实效性。
我国在长期的教育发展中已经建立起了国家级、市级、区级的完整的教师教育网络,旨在通过各种层次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各地区有各地区的文化、各校有各校的文化,几乎无法找到各项“参数”完全相同的地域、学校,由于各地区各校自身在文化底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对教师开展培训的途径和方式就要因校而异,培训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1)走出去观看(2)请进来导训(3)立足校本修炼。
目前由于教育的不均衡,致使校际间教师的培训存在着不平衡。走出去,到一些现代中国教育的前沿地区,像上海等地亲身去感受一下他们先进的理念,改革的氛围,精彩的课堂,智慧的行为,这固然很好,但这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基础。市区的有些大学校,像七中、八中完全可以?对于像我们十九中这样的规模小、生源少、经费紧的学校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尽管学校也十分清楚外出培训这种福利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平时也有意识紧缩其他开支,增大教师培训费用,但是要保证所有外出培训安排都能参加,所有教师都能有这样的机会,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学校微薄的财力确实难堪重负。请进来虽然花钱少,见效快,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地处偏远,来去不便的学校来说,要想请几个名师或教研员也确实不太容易,尽管近几年教育行政部门从教育均衡的角度,偶尔的想到了我们,安排一两次送教下乡或教研活动,但如果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训导形式仅仅靠一两次活动,就能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只能是在学校,在自家课堂。立足本校,搞好校本培训才是必由之路。
    三、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1、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必须有教师认同,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知道,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校园的美化,也不仅是校园环境的营造,更不是局限于课外活动的开展或个性特长的培养,校园文化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和,是社会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学校的反映。它包括观念系统、制度系统、环境建设系统和文化活动系统等方面,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但这种文化是否积极健康,被教师认同,具有稳定和激励作用,尽管他的作用不是那么直接,只是熏染,润物无声,但着实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许多名校之所以出名,并且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长期积淀下来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起到了传承历史开拓创新的激励作用,许多刚兴起的新办学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瞩目,以其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代表的校园文化独树一帜,形成了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不能不说是其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剂。
    2、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培训才能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培训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成长和发展,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过程与重结果相结合。教师的教学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强化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培训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发展的根基,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教师叩开大门的基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是教师发挥教书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性要求。教师的学科知识状况往往直接反映出教师对学科本身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正确程度。就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存在着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现象。前段时间在市政府网上看到这样的贴子,说我们的一名数学教师竟然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原因就是因为21点半的书写,没有写成21:30,当然这位市民仅以这件小事就说我们的教师本体性知识不如小学生,这种评价肯定有失公正,但也反映了在我们教师中确实存在着本体性知识缺失的现象,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知识发展迅速,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无法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有的是因为教师在本体性知识中存在盲点,涉及跨学科知识、综合性知识时,就无从应对。有的是由于教师失去成长和进步的动力,知识不更新、知识遗忘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加强教师本性知识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这种培训对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首先要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主要是通过自学来完成这种补缺任务。因为财力的限制,走出去、请进来都不太可能。只能靠教师通过各种培训渠道自己去完成。为此学校也制定《教师学历进修的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以达到本体性知识补缺的效果。同时为了督促全体教师补课,学校可以请教研部门协助进行检测其完成情况。
    (2)立足课堂,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磨炼课堂、决战课堂是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新突破。多年的教学生涯告诉我,实践性是教师知识的主要形态,学科教学的实践智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跌打滚爬,在实践中领悟,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植根于实践的土壤,才有生命力。教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地方,不在于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很多人都有,教师的专业性表现在他能够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应该说实践性是教师知识的主要形态。它决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教师的学科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检测,但是实践能力的检测只能在课堂上。所以上课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反映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磨炼课堂、决战课堂、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去年我在静安区挂职,有幸感受了他们“赛马场”的气氛,他们设立了“赛马场”的常规项目,大面积地开展教学评比活动,致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在“赛马场”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岗位练兵,提高教师水平已成立一种共识,这着实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3)校本修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在学校、在课堂,校本修研倡导的就是教师在本校情境中创造性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解决实践问题,使教师培训更关注课堂,更关注实践。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专业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教师教育中,不但要有国家级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还要有校级培训,校本研修不可替代;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校长应该身先士卒,将校本修研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整合,融铸到学校整体发展之中,作校本研修文化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校本研修还必须体现学校特色,更应引领教师走向文化认同;在中小学管理中,制度管理往往不能穷尽一切,注重学校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学校文化、凝聚全校教职工,共同实现学校在每一阶段的办学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校本研修要规范流程,建立常态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效益。去年我在静安区挂职时,曾亲自参与了静教院附校的研修活动,身临其境,他们浓厚的研究氛围,着实给我以很多的启迪,虽然两个地区差距甚远,但这种研修活动形式不应该有差别,我们对这种活动的认同度不应该有差别,差别的应该只是起点高度,研修深度。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增强奉献意识。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倍增,如果敬业精神缺失和职业道德缺失,即使我们拥有着新观念也难以践行。这需要我们深层次地关注教师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教师道德的提升,应该以贴近教师实际,贴近生活实际的形式进行。如果仅靠作报告、个别说教是不够的。师德教育要有学习,但应更多地创造条件让其经历,体验感悟。如学区内学生家庭走访,亲自聆听学生和家长的呼声,到更加艰苦的边远学校去体察。这些都可以让教师在心灵受到震撼后,精神得以升华,贫困家庭的孩子对知识的如饥似渴,艰苦环境中教师对工作的孜孜以求,作为一名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的教师,没有理由不教好书。同时师德建设还应注意以榜样引领,促进行为跟进,尤其是要用身边的师德典型来教育身边的人,会更有成效。每年我校都开展师德典型评选活动,评选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师德提升的过程。另外师德水平的提升,仅靠正面引导,榜样的作用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如制订教职工违反师德处理办法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等。设立师德行风投诉箱,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的监督、正确引导,榜样示范和制度制约,同步进行、多管齐下,这样才能使师德教育取得好的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涉及的因素,采取的途径、培训的方式,涵盖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的。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