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商界三百年崇儒重儒数徽商
2010年01月03日
来源:
中安在线
古老的徽州大地,明清时代的徽商曾叱咤商界300余年,又因徽商贾而好儒形成了父子同朝宰相的局面,“十户之家,无不诵读”。徽商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背景,创造出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商的由来与地位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徽商,即徽州商人,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1271年-1368年)末明(1368年-1644年)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600余年,称雄300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的形成源远流长,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促成:
一是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徽州处于黄山边,人多地少,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生存的出路。
二是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在长江边,水路的便利使得徽商在运输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三是徽商的思变精神。徽商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勇于在商海中拼搏,造就了徽商的一代传奇。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徽商文化分不开,这也造就了徽商的本质———儒商。徽商好儒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官的道路。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学院,开学堂,办学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5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就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士,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下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徽商好儒的历史渊源
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在商业活动中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利;讲究诚信,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徽商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雅来包装自己,即使徽商敢于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但是世风难断,只有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才能更好的经商,所以就必须入仕做官。要想进入仕途,除了捐官之外,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而想通过考试就必须读书,因此徽商在富裕之后,开始培养子弟读书,慢慢地读书之风在徽商身边传开,形成一种风尚,也就造就了徽商的儒雅风度,成就徽商的一代儒商之名。
徽商是一代儒商的代表
徽商文化、徽州文化的缩影。在徽州,一代代徽商经营继承前辈的经商理念,一代代徽商也用儒雅教育自己的后代,徽商作为中国商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值得我们后人去探询和研究。
对徽商的精神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吴昌期介绍道,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徽商的拼搏精神、勤俭道德、谦逊态度和诚信理念等方面。徽商从小就背井离乡,克服艰难险阻,奋力拼搏,重勤俭重自强自立,行谦让之德以营造融洽的各种关系,为自身发展增强凝聚力,并且以”诚信“二字作为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吴昌期说,徽商并不是大学问家,却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注重从实践中创新思路,适应形势,增强竞争力。徽商的创新之路,深受徽文化的影响,注重以人为本、以制度作保证、以文化为基础,这些徽商的优秀经营理念也是一个现代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质。
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