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以正合,以奇胜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以正合,以奇胜

     链接: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库

    实施背景:

“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中的观点。原话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凡是作战的人,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奇兵制胜。这“正”就如同德育工作者平时做工作,一定是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常规工作、常规方法不可缺少。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现有的规章制度、常规固定的做法都是“以正合”,这是我们必须做好也是能够做好的。但是,要想使工作达到好的效果,则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受旧有思维的限制,要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出奇制胜。简而言之就是要会创新。从德育工作这个角度看,这是一种工作智慧。

“以奇胜”是攻心为上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思想工作,时间长了学生要厌烦,如果经常能使用一些“奇招”,往往能收到“奇效”。这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会经常地作出判断,会揣摩教师的意图,从而想出自己的对策。比如说,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忐忑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它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反而更能收到效果。反过来,若是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学生已经有了准备,做好了思想防线,教师用常规方法就很难攻破了。教师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学生准备不充分,无以应对,从而一举获胜。

实施过程:小胡是一个聪明,有思想,成绩优秀的孩子。可是就这样一个学生却让所有的老师头疼不已——上课说话,老师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下课欺负别的同学,让他写说明书里面全是控诉别人的错;与家长沟通,家长开始还积极配合,几次之后,家长表示也无可奈何。我苦口婆心,软硬兼施,他当时点头认错,事后继续犯错,效果甚微。我就不明白一个知书的孩子怎么就不达理呢?一天,他又被任课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原因是上课讲话,老师刚批评他一句,他就在教室里发脾气,最后跟老师顶撞起来。看着一边被他气得够呛的老师,再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离写上一次说明书还没到两天,他又犯老毛病了。写说明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我决定另辟蹊径,我决定带着他出去走走。我们走出办公室,我在前,他紧跟其后。可能是我严肃的表情,也可能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分,他小心翼翼地跟着我,我边走边想怎么跟他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绕着跑道走了一圈,突然一个办法在我脑海中出现“你看,我们刚才走的路像不像你的小学生活?”“啊?”他愣住了,不知道我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看,我们从起点走到原点就像你周而复始地犯同一个错误!你在这个圈已经走了多少遍!可是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绕圈,什么时候你才能走出这个圈呢?”他不说话了,只是低着头静静地听着。“看上去我们是在走,可是你已经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圈。如果你不痛下决心,离开这个怪圈,你会离你的伙伴越来越远!”此后我们都没有说话,就是这么走着,我没有回头看,因为能让这位平时能言善辩的学生一言不发,一定是有什么触动了他,就让他好好想想自己的出路在哪?我们就这样在操场跑道上绕了一圈又一圈。突然他停下来说:“揭老师,我不想绕圈了。”我故意装作没听懂“怎么,走累了?”“我今晚写份反省给您。”我心中一阵窃喜。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写反省,看来奇招有效!

实施效果:奇正看似简单,但是其中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善于控制的人,与千丝万缕之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作为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做形势分析,要知道,何时该正,何时该奇。就像刚才那两个例子中,奇招之后必须要以正合,巩固成果。

这件事后,我在全班开展“我们要做怎样的人——读名人传”读书大讨论活动。从一个个名人成才的故事中,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小胡同学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担任了读书管理员,热心为集体服务。对于他的进步,我知道“奇”只是一个突破口,利用这次机会“以正合”将正面的思想从集体的角度去影响他才是真正改变它的力量。

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便能够给不变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平凡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我们便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在思考中提高。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