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折翼的翅膀再起飞
——关注问题家庭孩子的健康
链接: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库
轩轩(小名),记忆中一个机灵活泼的小男生,聪明好学,彬彬有礼,热爱劳动,关心班级。三年级获得过学校奥数竞赛一等奖,课堂发言踊跃,思维独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对他的印象极佳,也绝不会想到他会成为毕业前我最担心最牵挂的孩子。
【形成背景】:
六年级上学期临放假时,法院的民警到学校来找我,说其父亲在江苏欠债外逃,希望通过这孩子找到其父亲。我认为孩子太小,对穿制服的警察有一种天然的害怕和畏惧心理,不明所以会受惊吓,而且父母之事不应牵连到孩子,当时婉言拒绝了他们要到班级认孩子的行为
下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这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放学总是一个人,没有小伙伴陪同,也没有家长接送,独来独往。偶尔开始在外闲逛买零食吃,中午时间还被我撞见过一两次,他告诉我妈妈出差,自己在小饭桌。我叮嘱他赶紧回小饭桌,不要在外乱跑,隐隐觉得担忧:他爸爸的事解决了吗?
他值日小组长工作依然很负责,地总是扫得干干净净,劳动好了会带着组员到办公室和我打招呼再离开。似乎很懂事,但又觉得哪里不对,课堂不爱发言了,作业字迹马虎了,少写不写次数增多了,科任老师屡次批评并开始向我告状了,这些“问题信号”传递给我的是这孩子一定有事瞒着我。
【实施过程】:
南风效应告诉我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一味指责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育人者要能用爱去包容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的处理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坚守的教育原则,也是教师必备的自身修养。
关注到他行为上的细节变化,我开始思考对策。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让我意识到不能冒然询问,他是个敏感又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既然有心隐瞒,就一定不想让人知道家里的事。而且十一二岁的年龄正处在青少年心理形成期,自我保护意识渐强,单刀直入只会引起逆反心理。几次借补作业之机把他带到我办公室,旁敲侧击的聊天,无奈这孩子心门紧闭,像小蜗牛保护着自己身上的壳,不透露一点家里的信息。我知道他一定在掩饰什么,自尊心让他在我面前筑起一道墙。我有心越过,他极力阻挠。
我只好等待教育的良机。周一早上他破天荒第一次迟到了,六年来从未有过。一问才知睡过头了。再问家里大人呢?低头不语,我紧逼追问,他才怯怯地回答:自己一个人在家。这可把我吓了一大跳,小心脏扑通通的,心疼加后怕情不自禁地对他吼:你爸妈也太不负责任,太大胆了。十一二岁的孩子,未成年呢,怎么能放心留你一人在家?水电气多危险呀,晚上也不安全,你一个人不害怕吗?打电话让你爸妈回来,必须到学校来,我要和他们谈。这孩子自尊极强,不知是自我保护还是委屈,啪嗒啪嗒地落泪。我不忍心再说,心里在想着怎么会有这样的奇葩家长?
于是联系其父母,登记在册的家长联系电话总是打不通。中午送他到奶奶家,他的奶奶说自己年龄大了,身体又多病,称其儿子在外地,自己照顾小孙子,力不从心,还不停埋怨媳妇的种种不是。我从奶奶手里要来他妈妈的新电话,打过去总是忙音。晚上终于接通了她妈妈的电话,也终于知道了不希望成真的消息,父母离异了,孩子判给了父亲。说自己现在香港,很抱歉照顾不到孩子,以后会多回去,多关心孩子的成长。说着说着,电话那头已是哭腔,一个晴天霹雳也传到我的耳朵里,他的爸爸还沾染上了吸毒,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搬光了。父母离异已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孩子还跟着一个吸毒爸爸生活,这不是在毁灭一个孩子的童年吗?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孩子在家的生存状况,可学校毕业班典礼的事、区毕业复习交流发言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牵住了我的手脚,忙忙碌碌中延迟了我的计划行程。
终于周五成行,我和丁老师,裴老师带着孩子出了校门,问起喝牛奶吗?孩子很兴奋地说喜欢喝纯牛奶,一箱两箱都行,听在耳边,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孩子也许很久没喝奶了吧?才会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忘了忸怩,忘了客气。买了孩子爱喝的牛奶和水果,我们一行很快来到他的家门口。门开了,一个极瘦弱极瘦弱的中年男人,打着哈欠出现在我们面前。没有过多的寒暄,请我们进门。环顾四周,略显凌乱的家,一看就知没女主人,寥寥无几的家具,寒酸的除了床、桌子,就是家徒四壁。男主人没有一般家长的那份热情,也没有正常家长对老师的恭敬,招呼过后,气氛有些沉闷。孩子很殷勤地搬来椅子,让我们坐下。他爸爸就一直斜靠着门框立着。望着他那睡意惺忪,萎靡不振,仿佛烟瘾犯了似的疲惫的面容,我们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丁老师打破僵局,先说明来意,我夸了夸这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想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他爸爸却说他不管孩子,孩子经常自己照顾自己,再问起对孩子中学升学的打算,先说没打算,不知道属于哪个中学,接着又说上中加寄宿制(这好像是孩子奶奶的想法,因为孩子没人看,只好交给这样的学校代管代养),后又说这孩子是要出国的,不在国内上学,家里有这个传统,都到国外。看他那不知所云的神情,似乎烟瘾犯了,再交谈下去也没什么收获,我们谈了对这孩子的希望和对家长的希望,草草结束了这次家访。回来路上,心是沉重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是他的悲哀。同行的老师抱怨道:这孩子上寄宿也好,早早脱离这样的父母,免得受不良影响,毁了一生更不幸。
孩子都是天使,父母的爱是天使的翅膀。可父母离异了,等于翅膀折翼了,学校教育给他再大再美再理想的天空都没有用,因为天使还没有起飞,翅膀就受伤了,飞不起来了。老师同学的爱可以是粘合剂,可以是助力的风,让断了的翅膀重新飞上天空,但受了伤的翅膀,还能飞得远飞得高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救孩子,才能救未来。救救孩子,不能只从学校做起。社会有更重要的责任。家庭有更不可推卸的义务。
我再次和他妈妈达成共识,每周要给孩子一个电话,听听孩子的声音。学校这边有我,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我们一起关心帮助他,不抛弃,不放弃。他妈妈答应了,也做到了。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了这孩子的脸上,他又开始和同学说俏皮话了,也乐意和我聊妈妈寄的香港礼物。因其一直在我们班学生家长办的小饭桌就餐,我嘱咐这位家长多多关注和关心这孩子,有什么问题及时和我联系。自己在毕业的最后一月,对他学业上倾注了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也希望他生活的平平安安的。可孩子的未来会怎样?我依然很担心。我和他约定:毕业后要常回母校,什么时候需要,老师都是你永远的朋友。
【实施效果】
九月的教师节,他回来了,也带给我一份期待已久的惊喜:在中加学校初一年级的语文素养汉字听写大赛上,他和我班的徐晓雨闯进了前四名。教育的幸福不就是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吗?
今年的教师节,他再次如约来看我。这次他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华的,他给我的学生,他的小弟弟妹妹们带来了小礼物——两把铅笔,作为学习优秀者的奖品。他还送我一支漂亮的钢笔,让我批改作业用。我知道这些小惊喜后面一定有大喜悦,果然他按耐不住激动,连爆两条好消息:他在年级排名中挤进了50强;他妈妈回来看他了,爸爸也正常上班了。太好了,这孩子争气。我鼓励他要更优秀,用自己的努力把家找回来。我在心里为他庆幸,也为我们的教育庆幸,这是家校联盟的奇迹。不放弃,就有奇迹。
这个教育案例也引起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学校教育需要家校联系,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和构建。孩子是家的纽带。不要小看了这一根根纽带,它们连起来就维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孩子安,父母安;父母定,孩子定。如果我们学校教育能让纽带更结实,教育的社会功用不是更大?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我们——义不容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