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缺乏创新精神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近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贾森·利姆在文中发问,中国人为何缺乏创新热情?
文章称,上周六,贾森·利姆参加了徐小平在北京大学主持的北京耶鲁俱乐部论坛,讨论的话题集中在中国缺乏创新精神。而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徐小平并不认为中国能够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造就出一个像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
我们经常喜欢拿亚洲国家父母的严厉和热衷子女教育来开玩笑,在中国,若干因素助长了父母们的狂热。主要因素是激烈竞争。由于如此之多的人都想进入最好的学校和获得最好的工作,除了关系之外,唯一办法是通过划分等级优劣。徐小平解释说,首先是高考扼杀了青少年的热情和创意。
徐小平通过讲述两个人的故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第一个是生活在加拿大的一名男孩,他对电脑编程具有很大热情,父母也鼓励他开发自己的潜能。这名男孩一直在做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并创办了一家有价值的技术公司。第二个是一名中国男孩。他也对电脑编程具有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发明了一些连苹果公司可能都会采用的东西。但是,他的父母却要他不要沉溺于此,而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准备高考上。经过了多年耗人的复习准备,他编程的热情丧失殆尽,最终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雇员。
徐小平认为,中国人这种竞相被人接纳的传统思维模式,而不是激发人的自然好奇心和热情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人真正开发自己的潜力。即使是中国许多新兴的技术公司及其产品和服务也缺少一种“灵魂”。例如,与其说乔布斯是一名工程师,倒不如说是一名艺术家。乔布斯认为,他的产品需要一种个性,需要激发人的热情。徐小平说,中国人缺乏的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和直觉。这就是中国在今后二三十年出不了乔布斯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中国人热衷于山寨的部分原因。
中国大多数新建企业不是由设计师和艺术家创办的,而是由一些缺乏创新精神、对产品没有新想法或新设计的工程师创建的。山寨方式至少眼下能够奏效,因为它大大加快了进入市场的时间。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当一家大公司看到中国一家新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极具潜力的产品时,它就会加以模仿并让其现有庞大的客户群采用,进而使得开发出这款产品的新公司无法在市场上立足。来自大公司的这种威胁严重扼杀了人们的创新和冒险精神。
不过,徐小平说,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腾讯等大公司正试图变得更加公平,加大了与游戏开发商的分成比例。对于什么才能加快中国走向创新的过程,徐小平提出了“中国需要一种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策略”问题,他回答说,需要两者之间的一种策略。当然,试图改变某种已经嵌入到文化和思想之中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只能通过领导人之手。另一方面,创新将继续来自那些有过接触其他国家和文化经历的人。
文章指出,中国能够在今后30年中加快经济过渡并战胜贫困,因此将中国在今后20年变成一个更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似乎也是可能的。
2012.3.30
返回中国创新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