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郑和纪念馆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郑和纪念馆

    晋宁郑和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馆。位于云南省滇池西南岸晋宁县昆阳镇郑和故里月山的郑和公园内。 1983年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 580周年时筹建,1984年6月正式开放。纪念馆共6间展室,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复制品、拓片等向观众介绍郑和 7次航海的壮举。该馆还陈列了《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部分道具,船模、服饰、兵器等。郑和公园内还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郑和之父“马哈只墓”,郑和第1次出使西洋前为父亲立的“故马公墓志铭”碑,郑和塑像、三宝楼、郑和纪念亭等纪念性的史迹和遗存。

郑和简介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在1405-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打通并拓展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和七下西洋,最多时率船200多只,人员达两万七千多人,主要航线多达40多条,总计航程16万海里,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郑和1405年首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他无疑在人类文明史及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晋宁郑和纪念馆
明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里。其六世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是元初杰出的政治家,死后被封为“咸阳王”。其子孙因长期与汉族共处,改从汉俗,定为马姓,郑和本姓马,就来源于此。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郑和的父亲在战乱中死去,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获,遭到阉割,随后被送到当时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并深受器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其长孙朱允炆即位,称建文帝。登位后,建文帝为巩固政权,下令削藩。朱棣不甘,于是先发制人,起兵发难并夺得帝位。郑和在这场史称“靖难之役”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于永乐二年(1404年)被明成祖朱棣御笔赐姓“郑”,从此马和改名为郑和。明宣德六年(1431年),明宣宗因郑和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忠心辅佐三帝,敕封郑和为三保太监,此后三保太监成为郑和专有的代名词。明永乐年间,经济繁荣富庶,在对外关系上,明成祖朱棣锐意进取,重点实行开放政策,自登基后第三个月起,就派遣使者四处活动。郑和从永乐元年起,就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航海活动,访问暹罗、日本等比较近的国家,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航海与造船知识。在出访日本过程中,郑和还促成明朝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敦促日本肃剿中国沿海倭寇,显示了其杰出的外交才能。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决定派遣大船队下西洋,郑和作为朱棣的心腹,学识渊博,熟知兵法,通晓阿拉伯语言文字,熟悉西洋各国各地区的情况,并了解航海,具有外交才能,因此成为下西洋统帅的不二人选。明宣德六年(1431年),已是花甲之年的郑和奉命第七次下西洋,此次船队所到地方最多,范围最广,几乎走遍了南海、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诸国。宣德八年(1433年),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操劳过度病逝。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于海上。

          

晋宁郑和纪念馆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广泛建交,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海外贸易,促进了中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是中国外交史上历史性的突破。

郑和出生在云南,走向了世界。郑和故乡晋宁县,迎面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当年,郑和从这里走出了云南,最终创下七下西洋的辉煌业绩。今天,当揭开600年前的尘封往事,这位“海上巨人”成长的足迹,又浮现在烟波浩渺的滇池边……

古代滇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晋宁,孕育了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长期以来,郑和的身世一直是个谜。 《明史·郑和传》只有“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宝太监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30余字。

1918年,清廷经济特科全国状元袁嘉谷先生,在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月山西坡发现了郑和父亲马哈只的墓,并考据了明朝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的碑文,随后,袁嘉谷先生写了《昆阳马哈只碑跛》等文,证实马哈只是昆阳的回族马氏,娶妻温氏,生子马文铭、马和。马和自幼有才志,事天子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 “是郑和父亲马哈只的墓,解开了郑和的身世之谜。”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会长高发元告诉记者。                

   晋宁郑和纪念馆
1983年初,北京民族文化宫又发现了一份《郑氏家谱首序》 ,该序表明,郑和祖籍西域,远祖是随成吉思汗来到云南的。郑和出生在晋宁县昆阳镇月山西坡。郑和的哥哥马文铭曾过继给郑和一个儿子,取名郑恩来。其后裔分布在云南、江苏、泰国等地。

位于滇池岸边的晋宁,是古代滇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消失了2000多年的古滇王国的国都就在这里;晋宁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支脉。晋宁,不仅显现过云南古代史上一个灿烂的时代,还孕育了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给世界航海史留下了伟大的一页,也给今天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和遗憾。比如,郑和出生的确切时间,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烟波浩渺的滇池是郑和的第一个“海洋”

  晋宁郑和纪念馆
“云南作为人类发祥地之一,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在此交融。郑和的家乡晋宁,位于五百里滇池岸边,是云南的历史文化重镇,产生过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从小就在孕育了古滇文化的滇池边长大。宽阔的滇池水面激发了郑和的航海梦,良好的人文环境造就了郑和的探索精神。”关于郑和的成长经历,郑和十八世孙郑云良用极具诗意的话语向记者作了介绍。 郑和13岁以前的历史几乎没有文字记载。郑云良告诉记者,童年生活一定对他成年后的行为、思想走向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五百里滇池,早在600多年前,就是云南内河航运最大的航道,不仅为他提供了理想的爱船习水场所,而且对他航海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郑云良搜集到许多郑和童年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如乘坐木盆学划船,滇池湖畔潜入水底捉鱼虾,动手造帆船,滇池游泳救同伴,一片孝心挖井水,独自乘船到省城,等等。郑和经常到滇池看渔家打鱼造船和运石运粮。稍大后,他就学会了游泳、划船。可以说,烟波浩渺的滇池是他的第一个“海洋”。

“郑和从小喜欢三件事,那就是读书习武、听讲故事、游泳造船。”郑云良考证说,郑和从小就做过小木船,到滇池湖畔漂船比赛。稍懂事后,就总缠着祖父和父亲,听他们讲述漂洋过海到遥远的麦加圣地朝圣的故事,讲述昆阳灿烂的历史文化。祖辈们巨大的勇气、开放的胸襟和昆阳浓厚的历史文化,使郑和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