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浅谈初中生情感教育的起始阶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一个刚由小学走出来的“儿童”,他们对中学充满着金色的幻想,他们还没有自己的起跑线。初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是无知、散漫的,学生盲目之时恰恰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师要适时的开展潜意识的情感教育活动。
(一)透析班级与家的关系
开学之初,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看看有多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多少学生的家离得比较远,有多少学生是独生子女,有多少学生来自多子女的家庭……,将这些学生分类统计,为此开一次“爱班级如爱家”的主题班会。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活动,进而剖析班级这个家的优势,比如每天都会有兄弟姐妹陪伴,不会孤独;老师犹如家长,时刻在耳边叮咛;学校生活是为了让我们独立自主,对家有更深的感悟……。时过半个月,当学生对家的意识有些淡化了,教师再开展一次主题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班会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班会上,教师宣布家庭成立日,音乐响起,学生面向墙壁,闭上双眼,我将四张桌子摆在正中间,上面放着三袋饼干,一个碗口大的蛋糕,蛋糕上放着一个生日蜡烛,十、九、八、七……,时间到,在电灯熄灭的同时,蜡烛燃起,学生转过身,睁开双眼,脸上留下的是一份惊讶,一份不可思议,我和孩子们一起将蜡烛吹灭,班级里留下的是震耳欲聋的掌声,他们的眼睛湿润了,跟着音乐唱起“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学生在班级找到家的温暖,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他们有为这个家想做点什么的冲动。
(二)少说“你”“他”,多用“我们”
作为班主任,可能喜欢说“你怎么怎么样,你看他怎么怎么样”,这样的对话切断了学生和我们沟通的线索。学生心里很明白: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的学生都是“坏学生”,老师的办公室成了孩子眼中的“审讯室”,他们只有点头说是,中学生低头进办公室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昂首走路,甚至在学生犯错之时也能把头抬起来,因为他有改错的信心。比如我观察学生练习跳绳时,发现好几位学生跳的不怎么样,第二节课上,我就让几个跳得好的同学跳给他们看说“你们看看,他们怎么能做的那么好,你们怎么不能,希望下次跳得好一点。”过几天我又一次观察他们练习时,发现他们跳得还是如此,语言上的告诫治标不治本。为此我改变了策略,“同学们,看我手上跳绳,特意为你们准备的,从今天起,我们一起练习跳绳。”学生一听老师和我们一起练,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几节课以后,我发现学生练习的热情更高了,甚至有好几个跳的不好的同学到办公室跟我说:“老师我现在跳的不好,请给我点时间,我会跳得很好的,请相信我。”跳绳让学生更加懂得信心、耐心、认真、严谨的意义。
(三)坐下来,说说真心话
上了中学后,孩子们离父母更远了,更多时候是过着独立的生活和学习,很不简单。孩子们很听话,平静的外表背后藏着一颗孤独的心。刚来到这里,总喜欢把自己藏起来不愿和别人说,更不愿和班主任说,在他们眼中班主任只会找麻烦。我们站在学生的心门之外,思想工作就无从开展,用行动打破学生对班主任的警戒。劳动现场,有班主任的身影,洒水、拖地、擦玻璃,你做了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留下真诚的回忆。课间留下班主任的身影,看看学生在课间玩什么,随意的坐在某个学生的位子上问问上课的情况,用笑声将学生吸引到身边,孩子的心近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可怕的,老师犹如父母般关爱我们,学生的心态转变了,找到自己倾诉的对象了。
“老师,我能和你谈谈么?”
“什么事?”
“到你办公室好么?”
“可以呀。”
“老师我的成绩不错,尤其是英语,我本以为别人会喜欢我,可是身边总感觉没有朋友。”
“先坐下来,慢慢说。”
“不,不……我……我……,老师,说实话,我怕别人会欺负我,对谁我都有戒备心理,所以,每天在其他同学面前摆出一副冷酷的样子,小学六年都是这样”
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会让他们自己说出自己的病因,针对上述的问题学生,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也许是三个月,也许是半个学期,只要学生愿意坐下来跟你打开心扉聊自己,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关注学生课堂动态
关注学生的课堂动态不是让教师看着学生不做什么,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眼神、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质疑推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搭建的平台,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节课的的好坏,不是只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更多的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果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而下面的学生无所事事,面无表情,这样的课堂状态不能再第二节课出现,否则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无所事事隐含着这样的信息:“记什么?怎么记”、“听不懂,我也不讲话”、“别人讲得很好,反正老师也不会找到我”、“我的书搞丢了,乖乖的,老师不会发现”。学生面无表情隐含着这样的信息:“还有一问不懂,老师讲过去了,算了。”“我也不会,快下课吧”“上节课老师批评了我,为什么呢?”读懂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也应纳入课堂教学范围内,这个时间很短暂,不会耽误正常的课堂教学,反而能有效的培养学生会听、会记、会想的好习惯。比如在一堂课中,涉及到一个新的名词概念时,我给他们补充了说明了几点,正在这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认真的翻语文书,我一边讲课,一边往他桌边靠,“同学生我们请张同学给我们说一下《体育与健康》第一页“你的身体健康”这一课新的名词克莱托指数是什么?他此时脸刷得通红,立马合上书本看着我,支支吾吾了。我笑着说:“同学们,刚刚我在讲这个新名词时候,张同学在独立钻研课本,我以为他要自学成才呢,刚才考考他,发现他还需要认真听讲才能达到自学成才的目的。”学生笑了,她脸红了,接下来学生的也都非常认真的听老师讲课。
(五)把“习惯”照下来
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大多抱有“差不多”、“还可以”这样的志向,缺乏“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的毅力。即便用语言强调很多遍,对于一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学生还是耳旁风,他们不见到事实不会承认自己的缺点,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动用了照相机。开运动会时,运动员们在拼命地向终点线冲去,台上的拉拉队扯着嗓子喊加油,黄同学和袁同学在看台上为一点小事打架,我当时没说什么,只给他们拍了两张照片。自习课上静悄悄的,仔细听,有打呼噜的声音,走近一看是他。我迅速拿来照相机,留下珍贵的照片。自习课上,有几个学生没有按时来,是班干,我留下这一瞬间。我把照片上的主人公叫到办公室欣赏照片,看到第一张照片的同学,脸上留下的是深深地懊悔,看到第二张照片的同学脸上留下的是自责,看到第三张照片的同学,脸上留下的是惭愧。照片平静的躺在那,却点燃了学生们积极进取的心。
作为家长,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
;作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尤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身为一线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不是让学生感恩三年,而是学生感恩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