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习近平访俄的意义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习近平访俄的意义

    谢尔盖·卡拉加诺夫

  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所带来的乐观气氛——这是他成为中国新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访,让我想起了20世纪50年代末儿提时代的口号:“中苏友谊世代相传”。讽刺的是,即使是在这口号喊得漫天响的时代,中苏关系也很快地恶化了。不到十年,双方就在西伯利亚阿穆尔河地区交上了火。今天,这个口号会比当时还有根据吗?

  中国经济开放及苏联解体出现俄罗斯后,双边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如今,双方都带有善意,但昔日的一些猜疑仍然挥之不去——一些新的猜疑也出现了。

  习近平的访问预期不会带来任何突破。估计会有一些向中国出口“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的新合同,但除此之外便不可以期待什么了。尽管如此,此次访问仍将彰显双边关系的一些重要特点。

  首先,俄罗斯和中国政府都可以淡化它们与美国关系的重要性。在与美国日益升级的敌对关系中,中国将俄罗斯视为其战略后方——或者基地(尽管还不是盟友)。俄罗斯领导人将中美竞争视为增加其战略分量的良机,俄罗斯与中国不同,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增长来增加它的实力。美国越是挑战中国“安全边界”不可避免的扩张,对俄罗斯就越有利,至少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家是这么认为的。

  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友好程度。中国人几乎在竭尽所能缓解俄罗斯的顾虑。昔日的边界争端已经平息,贸易量也在快速增长。

  此外,中国也没有对西伯利亚实行人口侵略,尽管许多记者和专家一直这么说。居住在俄罗斯的中国人——不管是合法还是偷偷的——大约是30万人。在1917年革命前,居住在俄国的中国人数目远比这多。

  但是,在表面之下,双边关系继续存在隐忧,这部分是拜历史因素所赐。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没有忘记俄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许多俄罗斯人则一直对“黄祸”有强烈的恐惧,尽管蒙古人征服并统治了中国,而最终却被俄罗斯人驱赶出境(更不用说中国人从未入侵俄罗斯)。

  隐忧更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远东外贝加尔(Trans-Baika)地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以及对中国实力膨胀的担忧(这是中国所有邻国的共同感受)。事实上,一些专家的看法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西伯利亚当前近于停顿的经济趋势持续下去,世界将经历第二次、大规模的芬兰化,这一次将发生在东方。这或许并非一个国家所能遇到的最坏情形,但也不是俄罗斯人所愿意看到的。俄罗斯人自视为超级大国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这一情景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必然不是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晤时心中所想的。几乎不可避免的经济减速和需要推行新的增长模式,正让中国陷入身份危机。

    然而,俄罗斯显然面对更严重的身份危机感。俄罗斯克服了后苏联时代的冲击,现在已经复苏。但是,过去六年来,俄罗斯一直处于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没有战略,没有目标,精英阶层对未来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愿景。

  对中俄关系来说,这一根本的不确定性或许是个好消息。双方领导人都可以预期对方不会制造新问题,甚至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给予“消极支持”。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两国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多极世界。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合同对两国经济也有帮助。

  长期来看,中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能否克服当前的停滞不前,并开始开发外贝加尔地区的丰富水和其他资源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要这么做,俄罗斯不仅需要中国的资本和技术,也需要日本、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外贝加尔地区可以相对容易地发展与迫切需要资源的亚洲经济体间的关系,让各方都受益。即便是劳动力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来自前苏联中亚地区——甚至可能逐渐开放的朝鲜——的数以百万计工人能够参与所需要的开发大计。

  但第一步是开始在该地区创造能够吸引俄罗斯人到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去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只创造了一小块发展地区。整个地区的增长战略还没有出台。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当前的中俄互相谅解局面几乎肯定会变质。俄罗斯将产生脆弱感,在中国的压力下,不是走把局勢推到极限的边缘政策,便是被迫屈服。

  然而,此时此刻,中俄关系似乎比我儿提时代的虚幻友谊好得多。普京和习近平将竭尽全力强调这一点。

    作者Sergei Karaganov是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荣誉主席,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2013.3.22

    返回大中华论坛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