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数学课题组 戴鲁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在实施个性化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群体中的主体——中等生,做了以下分析和尝试。
一、对中等学生的认识
所谓中等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其二,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的反应较慢,但学习踏实努力。其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又不够努力和深入。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教育偏差的成因及纠偏方法,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二、中等学生数学个性化教学的客观需要
1.中等学生的客观存在;
由对中等学生的认识可知,中等学生的存在是客观的,而且是主流部分。那么,作为教育者就应该以此类学生为主,对这些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的数学教学,尤其是对一部分中等偏下,前期开发不是很好的学生,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提高,就会造成兴趣减退,能力下降,演变成后进生。
2.重点中学初、高中脱钩;
重点中学初、高中脱钩后,相对许多原非重点中学的中等生生源质量有所提高,并且对广大的中等生而言,都向往着需要一个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学习平台。它为许多初级中学,提供了一个实施个性化数学教学的机会。
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为中等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使他们的特长,个性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学校自身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为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对象,学生成功,也是学校的成功。
三、班级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1.不增加课时的原则;
初中学生以打基础为首要目的,中等生可能在学习时表现的平淡,教师在教学上可以有更多的针对性,多投入一些时间,但这一切都不能以牺牲或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代价,这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2.强化自主学习的原则;
中等生的数学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强化自主学习对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这种兴趣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更多地感到自我探索成功后的喜悦,尤其对于教材内容,这一原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潜能的进一步发挥,同时也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课时保证。
3.基础与拓展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学科的自身特征决定了中等生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虽然他们在进入初中时,小学阶段的基础是勉强过关的(可测试获得),但这种基础在进入初中后必须得到弥补和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只有这样,相应的新授内容才能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与掌握。
四、若干教学模式的尝试
1.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形成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性的,决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已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自已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已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别化特征,教师不再是支配者,统治者,而是支持者和帮助者。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用自已的方式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只注重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能力的养成,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采用“异步指导,自主乐学”之个性化教学模式。
“异步指导,自主乐学”是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全体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把“乐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
(1)班级组织形式
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中,如何落实“分类指导”是“异步指导,自主乐学”实践中能否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两股轨道”:异步指导组和自主学习组。
——异步指导组:把所有非智力因素比较差的学生组成异步指导小组。异步指导组主要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习,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扶中有放)。
——自主学习组:把智力因素比较好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成若干小组(一般一组为4-6人)。自主学习组主要凭借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及要求,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要求(以放为主)。
各组均以对拼课桌组成长方形座位方阵,以便于讨论交流。组间常以竞赛形式展开学习,比一比哪组学习更主动,进步更快。组间汇报采用组员轮流,不准组长或优生包办。组长定期轮换,一般每二周为一届,每学期每人可在组内任2-3届组长。实践表明,一个人但任过组长后,并且以后又有担任组长的机会时,他就会留心学习的他人担任组长的长处 ,并将这些长处内化为自已的能力运用于下一次担任组长的工作中,其实这就是模仿和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循环反复,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2)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学习时,“自主学习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方式进行教学。“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学提示”上,课堂上放手学生自学、互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获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
异步指导组以“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扶”主要是指较难的知识点,由教师在低难度的提问,导向性的提示的启发下学习;“放”就是指较容易的知识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先要求学懂学会,再要求会学。
这样特别适合中等生以各自适宜的学习速度、坡度和方式,达到“能走则走,能跑则跑”的学习目的。
五、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个体享受成功
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1.课堂教学中个性化评价。
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例如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对优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话"很好","不错"予以肯定就行了,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或者全班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地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2.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
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在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方面,实行教师批改,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方式。教师不要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对同一知识允许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并存,对学生通向正确答案的不同途径和解答都给予适当的认可和允许的肯定。对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尊重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除运用一定的修改符号外,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评语,求鼓励,求探讨。对中等生和后进生,除了正常的批改外还可借助眉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如:"能尝试用不同的做法,很好!","你又进步了,真为你高兴";"一丝不苟,值得学习"。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批语不仅给不同的个体以自信和激励,又活化了作业的评价,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同时还给孩子自我们评价的权利,让孩子们在自评互评中,发扬优点,及时改正不足。
六、实践后的若干反思
1.总体而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与数学个性发展的;
2007届初中学生共43人,其中普高达线人数35人,进入省示范高中达15人,2007届综合高中学生50人,高考全部达线。在职业类竞赛中先后2次获得团体第2名和第4名的好成绩,并且在其它学科中也获得了好的名次。2009届(目前所带班级)接手时的年级均分第2,现已经进步为年级第1。
2.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3.注重中等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优等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和后进生的帮扶;
七、寄语
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只有稳定他们,并通过教育促使他们向先进生转化,才可能扩大先进生队伍,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使问题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抓好两头”虽然对中等生有影响,但只是外因,还须对中等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教育,启发他们发挥内因的作用,向先进生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