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同时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中学数学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中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是多方面的,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学校教育开始。创新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用多媒体先演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行轨迹及太阳与这个轨迹的位置,从而引出学生对椭圆及椭圆焦点的思考探究,再制作教具用一块纸板,一根细线,两枚图钉让学生自己画椭圆、改变两个图钉间距离再画,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探究椭圆的性质。这样会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养成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1、热爱学生、关注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数学教师要在个性教育上创新,应当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尤其是要关心学生、摒弃差生概念。通过“问题—猜想—尝试—成功—领会—顿悟—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力求现象数学化,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
2、教学中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它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因此,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素质。
3、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实施解题过程,检验问题结果,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要改进以教代学,做到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摒弃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1、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更有创新的是,有的学生把梯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高,用求这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也推导出这个公式。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三
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数学教学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数学调查、数学板报、数学竟赛等。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识数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学会归纳、猜想与转化,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多样性,必将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求异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因为求异思维往往产生新奇、独特的见解,敢于打破固定模式,从而形成新思路,新见解。给出的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
2、质疑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新。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
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是人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只有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一定的积极效应。
通过几年的教改探索与实践,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考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无论是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明显高于其它班级。
创新教育是时代给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努力地去践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在国际教育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振兴中国的教育,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繁荣。(编者按语:本文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