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心素养”与“宽松教育”
含山县清溪初级中学 洪金来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宽松教育 核心价值观
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是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宽松教育”是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教育,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的竞争力,我认为让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自由自在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提出这样的观点恐怕要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它违背了中国几千年中规中矩的儒家教育思想,但是我们在现实中已充分感受到宽松教育的益处,所以就是挨骂,我们也要大声疾呼: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
一、宽松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的成长自由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几年来,我们对我校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我们得到的反馈是:我们的毕业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后劲足、潜力大、素养高,对此,上一级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反响强烈。2015年高考,我校当年升入含山中学的64名同学,本科达线54人,其中一本达线超过半数,尤其是有4人理科成绩分别位于全县第一、第二、第十和第十一位,这一成绩创我校学子高考成绩历史记录。2016年的中考,我校252人参加考试,其中达省示范148人,达线率为58.7%,普高达线27人,共计升学175人,高中升学率为69.4%。我们在思考,作为一所农村初中,生源质量众所皆知,但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归功于我们这些年来积极推行的宽松教育模式和“分组激励、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摒弃了以往加班加点和苦干蛮干的做法,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课后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安排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由度。
二、中规中矩的教育思想扼杀了孩子的天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人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是说鱼缸中的鱼要到更宽大的大海中才能跳跃,笼中的鸟只有在广阔的蓝天下才能展翅飞翔。在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循规蹈矩的好习惯。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表扬听话的孩子而数落调皮的学生,家长们也常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如何的听话和乖巧,而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往往被老师无端指责,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然而这样的思维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创造性,他们被动地在大人为他们设计的圈内成长,稍有枝条旁逸就被老师修剪。中国社会的一项调查报告证实:贪玩好动,富有挑战天性的孩子,智商高的占七成,远远高于沉静安稳的学生。诺贝尔获奖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在比较中美教育制度后认为:美国的科研新成果大多是由早期比较调皮的学生发明创造的,而中国早期听话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几乎无所作为。由此可见,循规蹈矩的私塾式教育,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梦想!
三、宽松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诠释
今天,我们提出的宽松式教育并不是自由散漫,放任自流的教育,而是宽松加管理的教育。宽而有限,宽的观念需要在遵守法规校纪的前提下;松而有度,度也是要以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管而不死,且管理的过程注重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宽松式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即是指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做到在尊重人的本性的前提下,加以引导,进行行为塑造,利用习惯进行管理。注重人的创造力,利用创新推动发展。人性化管理不只是局限在尊重人性,更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发挥管理职能,在人性的轨道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重视激发人的创造力,所以“人性化”管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成长和创造空间。
“自由成长”是指人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阳光的环境下,激活自身的欲望,实现人生价值,身心趋于成熟,最终达到自律、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们提倡的“自由成长”不是没有约束的随性和放纵,“自由成长”是以较高的核心素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为前提的,只有素质高,才有广泛的主动权和较高的自由度。自由成长是对人的主体精神需求的满足和尊重,其核心价值在于孩子的智慧生长、和谐发展和适应未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让孩子自由地做梦,培育创新精神,为人的一生健全、可持续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一个人的发展并不在于他所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如何智慧的使用、组合这些知识。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为学生一生奠基”,这就意味着不能牺牲孩子的当下去为了所谓的明天,学校既要对学生的当下负责,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舒展的身心、快乐幸福的体验、独特张扬的个性、开放活跃的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四、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未来的人才,就得有独立面对一切挑战的自信和能力,但综观学生的现状,许多孩子在自信心方面较为缺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因为父母从小溺爱,过分的依赖压抑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导致他们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畏难发愁;有的由于父母的过分严厉,形成了孩子怯弱内向的性格,不敢大胆表现自我,在公众场合容易怯场,因而丧失信心;有的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很难与同学建立情感,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躲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上述现象的种种原因,归根到底就是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导致核心素养缺乏,综合能力较差。
实践证明,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从青少年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己发展的机遇,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多体验生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五、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宽松的教育环境舒缓了学习的压力,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得到极大的释放,从而给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相反,封闭保守的教育环境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所以,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在现行体制下,应该从转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入手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教学中不以成绩论英雄,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为目标,以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其次,教师要更新观念。课堂上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我们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思考问题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还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第三,要让学生学会提问。俗话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需要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而学生提问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第四,要让学生学会讨论。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使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六、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思
当前,社会上存在很多不良的教育现象,如小学生搞补课,初中生请家教,节假日或寒暑假把孩子送到补习班等等,这些做法就如同养鸟人喂鸟一样,你拿来食物它就张嘴,你不喂它就等着挨饿,而不知道自己主动去寻觅食物。同样,搞补课、请家教也养成了孩子在学习上的过分依赖性,过早透支了孩子的学习潜力,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根本不知道如何主动去学习。为此,我们建议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而不要刻意去追求学习成绩,在意所谓的排名。所以,我们竭力呼吁: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自由自在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人民教育》: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
20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