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的孩子更“阳光”
——对我校“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一点思考
马鞍山市阳光学校 陈宗保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必然要催生教育的发展改革。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着重提出了: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将来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近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研究,2014年3月30日,我国教育部在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核心素养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那么,学校作为办学的主体,怎样做好这一改革的落地生根工作,贯彻“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实施,是每一位学校领导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年来我们作了如下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深入学习,吃透“核心素养”体系构建
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学校领导决策层必须首先深入学习《意见》,研讨“核心素养”体系,弄清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等问题。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过程而获得。在当今世界,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趋势。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相关机构研究表明,教育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显而易见“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与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课改氛围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对我校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使老师们接受这一新生事物,在融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在教师中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改革范围,深入学习教育部的《意见》,领会其精髓,就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地位、实施的重要意义等开展专题研讨,并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把当今教育的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说清楚,把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讲明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晓。为我校“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营造舆论氛围,为全面实施做好前期的准备铺垫。
三、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在国家还没有对四学部核心素养体系的具体指标颁布时,在教育评价体系还没有修改时,在广大家长及社会对“核心素养”体系还没认同时,要实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就有一点的挑战性,必须要有一定的担当精神,尤其是一贯以分数第一,视升学率为生命线的私立学校,更要有敢立潮头的勇气,要受得起阵疼,经得住风险,要把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作为己任,要把实施“核心素养”体系与国家人才培养和提升综合国力相结合,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审视实施“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和重任。
四、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1、“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真正落实到教学上,还需解决老师们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它同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最终把“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舟,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从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必须先行课改,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2、明确了教学目的与方向后,教学中我们就要痛改应试教育的那种填满学生生活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获取高分,提高升学率的现象。实践证明应试教育这种“加班加点满堂灌”、“周考月考题海战”的教育方式是不奏效和不可取的。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够用”就行,但不能“过度”,就像人吃饭一样,吃少了和吃多了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成长。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阻。再就是学校教育绝不是给学生人生画上句号的地方,而只是给他准备好必要的“桨”。为他们将来划到理想的人生彼岸做好准备。
3、在“吃好”够用的知识后,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组织能力的培养,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合好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要从改革学校原有的体制与机制入手,废除各种高分奖励、中考奖励和升学率奖励等制度。从管理的源头抓起,围绕国家教育部的《意见》,摸索出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崇“轻学、轻教、轻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张扬学生个性,老师在安全监管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自行组织,合作参与。其次,就是要拓展学生的研学之路,以教育部等11部门今年11月30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意见》为契机,在研学旅行中让孩子们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掘他们校本知识以外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一门科学,它能成就人生、家庭、社会美好的理想;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它承载育人使命、传承着人类文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孩子们在学生时代的一种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让我们阳光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既有科学知识,又有道德修养,更有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我们的目的是让“阳光”的孩子更“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