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的火花在这里闪烁
——浅谈小班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马鞍山市第九中学
张良清
摘要: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均衡化、个性化、合作化,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与这个方向不谋而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尽量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拟阐述在小班化背景下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包含模式的建立、动态管理实践过程等方面,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班化
核心素养 模式构建
动态实践
近几年,由于我校学区人口的不断减少,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本着教育均衡化、个性化、合作化的教育理念,我校借鉴其他省的成功教学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实施小班化教学后,班级人数较传统模式减少较多,每个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蒙田认为,人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灵魂,教师决不能依靠权威让学生承认事物,要让学生自己决定。14年我担任初一(1)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的学习和管理,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在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指导下,尝试构建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担任班主任之前,很多老师给我出谋划策,例如班级管理开始一定要严、狠,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学生一定要盯紧,最好把自己拴在学生身上……这些管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更多的会出现老师再忙活,学生该怎样还怎样的尴尬局面,学生苦、老师累不言而喻。根据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其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让学生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内心最高层次的需要,才会避免这种局面。同时,尝试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的思想、心态和观念都需要转变。在学生自主管理背景下,班主任的职能包括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研究,主要是对人的了解,小班化教学强调以人为本,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引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些制度、文化活动来践行班级自主管理,形成一种制度规范,不能让自主管理成为一种任意行为。服务、协调,就是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体现教育即服务,是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润滑剂”。角色转变之后,就是在实践中应用,真正开始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管理。
一、构建班级小组管理模式
由于刚接手这个班,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决定分步骤来构建班级小组。
第一阶段,组长的确定。全班37人,按每组6-7人,共分6个小组,两两面向而坐,这是我校小班化座位的一种独特做法,目的是加强组员之间的交流合作。组长是小班化管理的核心,是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通过自我推荐和集中选拔的方式,暂时确定了6位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员安排,暂时还是由我来确定,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男女比例,学习习惯等,为后面构建小组做铺垫。
第二阶段,组员的再次确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构建小组的时机已经成熟。此时,经历了半个学期的锻炼,组长的组织能力明显提高,组员确定的主动权全部交给组长。第一步,由组长选拔一位副组长,并且建议每组正副组长男女各一名,有利于开展工作。组长按照顺序一轮轮选拔组员,确定组员。此时,出现这样一幕:被组长选中的组员个个暗自窃喜,还有两位没有被选中,可能是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情绪比较低落。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出来协调,帮助那两位不幸落单的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如何和组长沟通,在我的引导下,那两个学生最终找到了“试用”的小组。从后面的效果看,这两位同学的行为习惯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这种学生之间相互施压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效果很好。
二、实践过程
1、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我的地盘我做主
班级管理是一件很琐碎的事情,如果班主任一人总揽全部,将会既乱且烦,效果不一定好,只有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我决定从班级卫生分配、大课间点评、班会三方面同时入手,三管齐下,力争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1)卫生分配
一个班级运转的好坏,班级卫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作为班主任,这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一般情况下,都是班主任硬性安排某些学生打扫具体任务,时间久了,学生会出现打扫马虎、拖沓等毛病,卫生状况越来越差。考虑到这些现象,我将此事交给劳动委员安排。劳动委员先将班级需要打扫的卫生做了详细的分类,设置了不同的岗位,在一次班会课上,组织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感性趣的任务,劳动委员一一记录,责任到人,由班委会监督执行,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能感觉到大家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后面的卫生状况也不错,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2)大课间点评,以评促改
初中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很多缺乏自律,需要老师同学不断提醒,针对这种现象,大课间小组点评便应运而生。
大课间时间比较充裕,两操之后,还有部分剩余时间,此时将学生集中,并以小组形式列队(6列),组长站在最前面,面对小组成员集中点评。点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前一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卫生状况、思想行为等,指出不足,突出优点,共同交流学习,点评要求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之后要将点评的结果反馈到教室外墙的黑板上,不断鞭策鼓励学生。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及时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肯定优点的同时克服不足,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3)班会
班会课是班主任做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舞台,实施自主管理后,这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很重要的平台。首先,先在班级强调量化管理的必要性,营造量化管理的氛围,由班委会起草一份班级个人表现评分量化细则,结果作为评三好学生、流动红旗的凭证,这样大家相对比较重视。(后附量化评比表)在每周的班会课上,班长组织负责记录的学生宣布分数,最重要的是记录的同学要指出每位同学扣分或加分的原因,表扬表现好的,提醒不足的。这种量化评比,加强了学生对自我言行举止的约束能力,全部过程都由学生操作,可信度比较高,为树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你追我赶显本色,多种措施促竞争
小班化管理模式下,小组之间相对独立,有利于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班级中分三个阶段创设不同的竞争环境。
(1)小组挑战赛
前面已经详细叙述了班级小组的构建,各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考核的标准是每次考试的小组平均分,由各小组组长负责统计计算,最高小组每月颁发一次流动红旗。这种方式适用于初一起始阶段,既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增强凝聚力,又有利于提高小组的积极性。
(2)班级PK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用一种方式容易让学生“审美疲劳”,于是班级PK赛便应运而生。班委会成员商量之后,由几位文采较好的同学写一封挑战书,挑战的对象是邻班。在一次班会课上,由班长和学习委员为代表,去邻班宣战,同时接受该班的应战书,贴于教室前面的墙上。那段时间,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对手,这也达到了创设竞争的目的。
(3)个人挑战赛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到高年级,学生的个性明显增强,为顺应这种成长规律,适时开展了班级个人挑战赛。第一步,确定对手。班会课上,公布比赛规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对手。个性鲜明的他们,自然不甘示弱,很快各自对手确定,由学习委员记录。第二步,班委会绘制了一幅比较大的彩色表格,上面有挑战双方的名字,规定了比赛的次数,每次的胜利者后面加一颗星,期末评最终结果。
上面提到的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竞争力的三种方法,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实施的过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每次竞争评比的结果,把表现好的小组或者个人名单每周公布在班报《杨柳风》上,并要求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看,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他们更愿意融入到这种竞争氛围中来。在竞争中,肯定会有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我又推广“导师”帮扶制度,即在全班选出两位最优秀的学生为组长,每个小组选拔两位导师,组长负责帮扶导师,每个导师负责帮扶小组内两位成员,层层递进,这种“结对子”帮扶的方式,大家都很乐意接受,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自主管理是一种充分尊重人性的管理,提高了学生竞争合作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在这几年的实践中,班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这种竞争的氛围,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与行动,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变化比较明显。动态的管理,建立了一个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集体,在学校组织的如运动会、曲艺大赛等活动中,屡创佳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有利有弊,很多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工作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就是一只无形的手,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如何做到“收”与“放”的自如,如何处理“松”与“紧”的关系,如何量化使教育简单化问题,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久的新班主任,有很多问题值得去研究。但我相信,作为一种很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小班化背景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