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培育人文精神  滋养家国情怀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培育人文精神  滋养家国情怀

                            --从一节课引发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马鞍山第八中学   施帮达

摘要:本文从《石壕吏》的教学中感悟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人文精神    公民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纲要》分别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对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作出了规定:“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但是诸多教师仍然沉浸在具体学科素养的建构上,并且落实的情况还不够理想,北京师范大学辛涛老师就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一文中指出“由于国家宏观教育目标较为抽象,缺乏结构,一线教师难以充分理解并贯彻到教学实践当中。核心素养是我国教学目标的反映,旨在将宏观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结构化细化,进行更系统化的诠释,可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要进行认真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一节课引发的教学故事及思考来粗浅地回答这一问题。

骄阳六月,走在马路上,许多创建文明城市的志愿者正挥汗如雨,当然更多的是倾城而出的城管们,路面上自然干净了许多,却也少了摆地摊的老百姓。课正常开始,我有条不紊进行《石壕吏》的教学,当我们赏析到“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的时候,突然一位同学说:“这些百姓真可怜,像前天被打的小摊主,这些官吏真可恶,像城管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同学纷纷议论起来,学生们最近在校园旁看到了几次城管队员暴力执法了,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将注意力由课文转向生活,这让我措手不及,可是转念一想,谁说古代诗词失去了生命力,谁说古代诗词与现在生活相隔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简单背诵,反复训练吗?不是,而是让学生成为人,成为有情感有良知的人。在这这些偏激的言辞中,我听出孩子们宝贵的人文精神和对底层百姓的深刻同情,也许孩子们是幼稚的,但这种的精神种子需要我们孕育,我在等待,等待愤怒后的理性回归。这恰恰暗合今年北师大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的要求。

教育即生活,那一刻,我想我们与杜甫是如此之近,我没有及时制止孩子过激的言辞。教育需要耐心!“官吏也没有办法,城管也不容易”一位同学大声的发言把我的思绪拉到现实。我轻声地说:“同学们安静一下!大家很有文学的感知力,杜甫没有刻意表达他的情感,可你们已经被诗人的语言打动了。”学生们频频点头,我想此刻课文还可以回到原先的轨道,但我彻底放弃了,那些不痛不痒的诗歌语言赏析还有价值吗?那善良和愤怒是如此可贵,我想此刻杜甫就站在我们面前,面带忧郁的眼光看着我们,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教育的机遇,我不禁追问,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学生的人文精神从哪里来,如何传承我们儒家那般的家国情怀和忧民思想呢?

我决定改变教学的航线。让学生拥有内在精神,发展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教育需要勇气!

 于是,我因势利导,对学生说:“假如你们就是今日的杜甫,看到城管暴力执法,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先是活跃起来,然而不知道为何慢慢沉默下来,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们左右为难,看看他们的表情吧!有些人张目嗔视,有些人黯然神伤,有些人欲言又止,颦蹙的双眉流淌的是无限的哀愁,怒目中透射的是正义的渴望,很难看到学生们这样的表情,那就干脆让他们沉浸在其中吧!让学生好好享受这安静而备受折磨的时刻吧!这一种折磨是一种难得的灵魂洗涤。教学有时需要的不是热闹的讨论,而是静静的沉思。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进入诗歌学习的核心,那一刻,他们的犹豫彷徨就是一种收获。

教育有时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一个正确的真理,应该是探索真理的那份心灵体验和触摸到真理背后的温度。教学需要情怀!

一位男同学发言道:“吾心一何伤,吾心多迷茫。”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迷茫”多么宝贵的词语啊!这种疑惑,不也是一种探寻的方式吗?只有疑惑才会寻找前进之路,“城管应该关心百姓,不能野蛮执法”一个的女生如此说道,杜甫真是后继有人啊!整个发言过程我几乎很少插话,我只是静静的聆听,每一次学生的发言都给我一次心灵的震撼,学生知道了如何关注百姓生活,也懂得执法者的“左右为难”。尊重他人,相互理解,具有包容品德,这些学生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不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感受到了吗?课铃终于打响,孩子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看他们那可爱的眼神,我没有布置背诵默写等常规作业,而是布置了另一份作业,请同学们利用一周时间,完成对城管、摊主的采访。采访中有的学生明白了城管的重要职责,懂得他们的神圣使命,有的学生感受到摊主的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底层百姓的不易,任何说教都不如身临其境的体会啊!

    《纲要》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要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与实践科学能力,这些学生应该具备核心素养的如何落实呢?这务必要实践,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

我抓住时机,主动联系花山区城管局,全班开展了“我当一日城管”的活动,在一日的角色扮演中他们感受到城管工作的繁琐和艰辛,有市民的不配合,有法律制度的模糊,甚至还有“抓捕疯狗”的危险,孩子有一种“屈辱感”,明白了在城管“暴力执法”过程的无奈和辛酸,也知道在暴力执法之前,他们有苦口婆心的教育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许多孩子完成大量的笔记,同样在“我帮瓜农卖一天瓜”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西瓜摊点布局不合理,瓜农和本地商贩的矛盾等问题,在体验中,他们收获的是生活的艰难,是课本上的法规与现实生活中对接时的错综复杂,这些看似简单的冲突矛盾,要完善地解决可绝不能靠“政治课本”上的那些口号式标语,“鸡毛蒜皮”小事解决需要智慧和耐心,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考验着孩子们的“智慧”,如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工作的难题,只有孩子们亲身参与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另外我们往往总是从科学技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类社会治理的问题,我们几乎很少问津,少了对社会和百姓生活的关注,怎么能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怎么能培养他们公民意识呢?其实,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社会治理的难题不妨让孩子多思考,多参与,毕竟孩子们会成为将来社会的管理者和治理者!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实际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寻找答案。

最终,孩子会在一起共同研讨出一份­­­­­­­方案,孩子们提出设立“城管问题协调组织”,城管要配置执法记录仪,商贩经商必须配带身份证,规划部们详细规划自由贸易市场的具体摊位,等等,或许这些提议是不成熟的,但不乏真诚,而且是学生们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智慧的体现,我和孩子们共同完成了一份提案,送到花山区人大,还受到了表扬。

范夕高老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说:“根据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和学科教学要求等都发生了变化,老师要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耳边响起陶行知的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先生的话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重在育人,要会育人。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2]辛涛,姜宇.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人民教育,20159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