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融入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
马鞍山市第九中学 李芬
【摘要】
多媒体融入音乐教学,给音乐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音乐学习的通道,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
核心素养 审美情趣
近年来教育界最火的词是“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主要又表现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十八个要点。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的今天,“一本书,一架琴,一张嘴”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需要。笔者通过探索与实践认为,借助多媒体融入音乐教学,能够突破重点、分散难点,使复杂知识简单化;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给音乐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多媒体教学用直观的形象与视听结合的方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音乐学习的通道,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
一、多媒体技术融入音乐知识学习中,突破重点分散难点,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奠定文化认知基础。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比起动听的歌曲、优美的音乐,学生对抽象的乐理知识学习兴趣就不大,讲解乐理知识时,老师再一味地运用书本上的语言,会显得单调和枯燥。在音乐教学中,抽象的音乐知识学习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就会变得简单有趣。例如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可能要花费不少气力才能勉强说明白。现在借助五线谱编辑软件,只要输入该种音符,就能使电脑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学生在认识音符形状的同时,又能听到它的发音长短,既直观又形象,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成快乐地学习体验。又如:在区别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时,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首先制作了八个台阶,并在每一个台阶上写上与其相对应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再在第一级台阶上制作一个小人,并对小人进行了动画设置。当鼠标点击小人时,就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发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老师:“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我们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人:“当小人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从抽象到直观,很快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的区别。
二、多媒体技术融入唱歌、欣赏中,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节课都能愉快地学习。教学情境,是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进行设置、模拟及创设与之匹配的场景。
在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前,我用幻灯片播放一段短片,镜头的远方是一片蔚蓝的大海,伴随着海浪声由远及近,出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情景,时而连绵起伏,时而波涛汹涌,接着听到了海鸥的叫声,可以看见潇洒自如的海燕,在水天之际画过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学生都说有种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民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从音乐的角度展现春、江、花、月、夜、人这些事物错落有致、优美恬静的意境。在欣赏前,教师用多媒体,把这些美丽的景致用画面或短片的形式一幕幕展现出来,再加上歌唱性的旋律,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表现的意境中: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
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把绚丽的画面、逼真的形象、美妙的音响整合为一体,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音乐作品风格和特点,接受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
三、借助多媒体培养自主学生能力,是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音乐课堂,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实现自身教育目标的主体。信息技术的融入为音乐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有时存在教学容量大,但课时又有限的问题。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篇幅较大,整首曲子听完一遍就需要二十几分钟。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仅凭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搜索百度等搜索引擎,了解梁祝爱情故事,以便教学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结构和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还可建议学生通过QQ音乐等软件,聆听歌曲《化蝶》,熟悉爱情主题,为课堂中进一步感受音乐奠定基础。在学习《影视金曲》单元时,学生对影视剧都特别感兴趣。我就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通过网络自主寻找、收集有关影视作品方面的文本、图片、音响、视频等资料,并自己设计制作幻灯片、或flash。因为生活中学生们多半喜爱看影视剧,这一下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踊跃用幻灯片、或flash给师生们展示各自搜集的资料,师生一起欣赏、点评。
借助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
审美情趣主要是指学生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感悟鉴赏、艺术表达和创造等。
1、在聆听中鉴赏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会听音乐的耳朵。如何让学生在多次、反复聆听中不觉乏味呢,这就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在欣赏《溜冰圆舞曲》时,我先用幻灯片出示作品曲式结构,然后播放全曲,让学生整体感知音乐的美;接下来我抓住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谱例、用动画演示旋律图形谱等方式分段聆听四首小圆舞曲,引导学生鉴别各个主题的区别和特点;最后我再给学生播放现场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丰富表现力,拓宽了音乐视野,也感受现场演奏的魅力。本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到给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音乐,让学生逐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2、在演唱中表达美。
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要教会他们演唱好歌曲,这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关键所在。《彩云追月》是根据同名管弦乐曲的主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的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合唱的形式更是增添了月夜的神秘。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展现了一段“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画面,再插入歌曲伴奏音乐,并请一位朗诵好的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美和上下句对称的韵律美。接下来播放合唱,让学生体验到二声部的和声美。借助多媒体,学生逐步地体验到歌曲的意境美、韵律美、旋律美、和声美,有了这些体验之后,他们就能准确地表达歌曲中蕴含的美。
3、在实践中创造美。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律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体验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在学习《青春舞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新疆维吾尔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教学拓展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欣赏了舞蹈《青春舞曲》,然后又播放了新疆舞蹈动作移颈、番腕、抖肩的动作分解视频,让学生随着视频学习舞蹈动作。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让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加入到音乐创造中来。虽然学生的舞蹈动作不是那么标准,歌声也不是那么悦耳,但他们那青春的面庞,可爱笑脸,活泼的动作,让我感受到别样的美。
总得来说,多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直观、形象生动、自主灵活的特点,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作为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要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多媒体,使之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实现学校音乐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之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曹 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音乐审美教育》
廖家骅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新课程音乐教学法》 杨丽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