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构建核心素养课堂
马鞍山市新市初级中学 杨小利
【摘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的塑造;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拓展视野深化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建立交互反馈,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和价值观的树立。
【关键词】核心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融合
去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因此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那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教育理论、观念、教育手段的更新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而且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信息意识和网络意识及利用先进的科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后,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的塑造;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拓展视野深化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建立交互反馈,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和价值观的树立。本文以王老师的《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历史教学案例为例谈谈怎样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四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乐于学习的动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述的,但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有些问题更是十分复杂的,就算是口才再好的教师也无法用语言再现历史原貌;也有教师运用历史挂图,但它是静止的,同样有不足。但假如把多媒体引入历史教学,以上不足便可迎刃而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变抽象化为形象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策略】
如在《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教学中通过播放《2014年中国国际电子工业博览会》视频,让学生捕捉时事新闻,引起关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气氛浓厚,简单而有情趣。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不失时机地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认识。
二、视听结合,提高效率,开阔视野。
效率的提高应当理解为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呈现给学生较多的知识,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得较为深刻。简言之,涉及到两点,第一,学习时间;第二,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掌握了大量的视觉资料并展示出来时,其意义就不单单是增加趣味性的问题,更是一个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最多历史信息,增加课堂容量并理解得更为深刻的问题。
【策略】
如在《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这节课展示了大量的视频以及歌曲,让学生使对历史问题认识形象化,这是非信息化手段所能达到的。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而且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另外,在视频播放时,并配以解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这样学生普遍感到直观形象,清晰明了,在感知生动具体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节省了时间。
三、深化认识,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历史事实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和鉴别能力才是最根本的。而要实现它,仅靠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信息量实在太少,即使有大量的材料,传统教学方式使得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则可以很好的突破此难关。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认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为教材中结论性的话找到依据,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意思。
1.突出重点对策
如在《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利用多媒体对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到电力发明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学重点,自然而巧妙。通过观看视频《爱迪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让学生边看边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2.突破难点对策
在《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利用多媒体展示表格让学生思考填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功能进行批注,是学生对难点问题形成了直观认识和对比,便于归纳总结。最后多媒体展示“感恩历史——一位学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引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辩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及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利用电子白板建立交互反馈。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侧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反馈。思维对话是碰撞、共建,实质是思维互动与智慧共生,需要深度对话,而交互式反馈则是深度对话不可或缺的元素.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利用“展示”或“提问”来实现互动,但缺点是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另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往往发生在课上或课下面对面的交互,这种交互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时间是恒定的,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并不能实现人人的有效交互。那么怎么实现课堂双赢呢?
【策略】
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人类已迈入“电气时代”》这节课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标注、勾画等交互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思维得到了升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利用电子白板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交互式反馈则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搭建了互动平台。
总而言之,恰当而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整体优化,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师报 作者:崔成林
《今日教育》2016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