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浅谈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浅谈中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含山清溪初中  吴涛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现代公民。所以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自然成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让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字】教师素养;情趣课堂;健全评价机制。

【正文】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际得到的一点感悟。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一、提高教师的素养

我们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 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教育就是把自己的经历传播给需要的人,在传播中获得幸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的将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这是正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和人文底蕴。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社会责任、国情教育爱我中华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现学生的责任担当。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基于言传身教,教师只有在课内课外让学生认识到你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培养不同的发展核心素养,才能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真正的引路人。“打铁先要自身硬”,你的人生体现,才是对学生们最有用的教材,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自身要学会学习,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转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2.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要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什么,就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3.善于创设情趣课堂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新课程观要求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达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教师、家长、社会,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化,教师就应该优化课堂设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且有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认知特点,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影响本节的成功与否,还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切入点,老师要用孩子们喜欢听的儿童语气去讲述,孩子们喜欢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去读、去演,去感受情景中角色的喜怒哀乐。这些举措都能很好地把孩子带入文字所描述的鲜活的情景中,在享受、愉悦、轻松与快乐中让孩子学有所得,使老师教有所获,达到两全其美。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景,捕捉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情景,以之来渲染气氛,在相似的类比中来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亲近化,学生们才更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更多更生动更实用的情景因素,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健全评价机制

1. 健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只要教师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和方式,用心去品评学生的语言,一定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果还是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话,往往会极大限度地制约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健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它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评价则是其专业发展的一种促进力量。所以,教师评价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原来对教师工作的简单鉴定、认可、判断、证明和区分,而是注重为教师提供信息、咨询和改进的建议。我们在教师工作评价中,既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指标,又有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指标,形成态度、能力、实效三维一体的评价机制。使教师通过评价找出问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而评价指标本身对教师今后发展也有一个导向作用。 评价中注重定性与定量、内部与外部、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在评价中如何根据其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为教师教学中大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国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2017—01—9].

[2]《安徽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