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应用
马鞍山十二中 汪伶俐
【摘要】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在对教师教学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评价对象(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走向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用如果运用得当、得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在评价中总是去评价老师是如何的能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老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是的机智灵活、语言表达的是否流畅、数学用语是否严谨等等。即使关注的是学生,也是看学生是否能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这种课堂的评价多采用目标式评价模式,却忽视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等其他方面的评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评价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通过对学生评价来评价课堂的效果,笔者认为除了评价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教学还是评价,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开放式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评价方式。
(一)师评生
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的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
(二)生评师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等的影响,尤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内部因素的评价更显出其局限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新的评价观要求教师、学生从对立状态转入统一关系,教师不宜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项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生评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数学实践活动环节,我和学生一起收集同学们对电视节目喜爱情况的数据,学生互评后,我交流学生评。同学们参与热情极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棒!”有的说:“老师收集的数据很充分。”有的说:“如果老师能制出条形统计图就更好了。”还有的说:“我能做的比老师更好。”学生挑战老师,师生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三)生评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在同学们的互评后,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同学们说得有道理,既要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要善意地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互评中,不仅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
如,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了一道道试题,并把它送给同伴,然后认真的批改,很容易的解决了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格式问题。
(四)学生自评
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教给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
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经常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谁能给大家提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二、多元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
(一)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潜能,教师一定要像园丁爱护小树苗一样呵护他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帮助学生去捕捉的灵感。有时,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是因为受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教师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及时鼓励和鞭策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自学完书上的一段内容后便问:“你学懂了什么?”多数学生都是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内容给大家讲述。接着有位学生说:“我发现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省略,比如s=v×t也可以写成s=vt。”这部分内容是书上没有的,但学生会结合课外知识理解学习内容,显示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我鼓励这位学生说:“你很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知识的方法非常好。”课后,这位学生告诉我,听了我的话后,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二)在学生质疑时激励。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三)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课时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与其中一组。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同时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激励。
教师做到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内容多数是他们未知的部分,都需要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是非常正常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好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跨过自己心理的“坎儿”和思维上的障碍。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误的挫折,此时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引导,及时激励。只有激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三、重视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力求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将学生能力发展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纳入评价范畴,使评价更为全面,更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用新颖活泼的试卷、轻松愉快的技能活动、灵活多样的自选考核,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享受成功体验的空间。在设计评价方案时应特别注意:该方案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是否能充分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是否能充分反映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否能充分反映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我们得到的评价才是立体的、鲜活的、公正的,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力、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家长参与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一些课外拓展探究题的观察与调查,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可以通过联系卡让家长对子女进行客观评价,作为课外的指导者与参评者。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长督促和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内外观察的持续性,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关爱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评价环境,让“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寻和努力的方向。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4.《教育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