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新市初中
陈心宏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将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涵,劳动意识又是六大核心素养之实践创新的基本要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中小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技术教育陷入应试教育误区,许多家庭过于娇惯溺爱孩子,导致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甚至不具备最起码的劳动技能。为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正确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以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培养 劳动 观念 习惯
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内容。思想品德的重点内容包括参与公益劳动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可开展的活动有: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等等。学生要顺利地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与此同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将成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涵。而劳动意识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实践创新的基本要点就有“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等明确要求”。
然而,劳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情况是怎样的呢?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片面评价、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影响,由于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技术教育陷入应试教育误区。由于有的家庭过于娇惯溺爱孩子,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好逸恶劳,导致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甚至不具备最起码的劳动技能。比如放学的时候,家长接过孩子的书包背在自己的身上是那么的自然,甚至有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班级的卫生打扫,而要求由自己代劳。再比如有的中学生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用具,垃圾乱丢乱放,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游手好闲,沉溺于虚幻的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材料显示,我国的学生每天的家务劳动平均不到15分钟,不到发达国家的少年儿童的劳动时间的六分之一。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没有养成日常的劳动习惯是这一代学生的主要特点。这些现象说明,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劳动观念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没有意识到劳动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劳动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得到成长,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21世纪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质,没有起码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淘汰。因此,在学生中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将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为此,学校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扭转这种状况,以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在思想上给劳动一个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观教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劳动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2.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人类的今天。要让学生明白,劳动者最光荣,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受到尊重。要让学生了解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纤绳,是时代进步的阶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让学生了解,劳动不仅推动了历史前进,还创造着我们的今天。要让学生懂得,他们的生活由劳动改变,他们的未来在劳动中变得更加美好。
3.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要培养学生节俭的意识,教育学生节俭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完水要随手关好水龙头、人走灯关、少买或不买零食,没有写完的作业本可以用作草稿本,一水多用等。让他们知道什么都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不要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二、正确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激发劳动兴趣,提升劳动感情
1.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劳动光荣”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教师的实际行动。在劳动观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做夸夸其谈的“理论家”,更要成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言教不如身教”,老师是表率,自己就应该真心爱劳动,在平时班级劳动中,不仅做指挥,更要做榜样,起带头作用。老师本身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知道劳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分量。在平时工作中充分利用机会,想方设法为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热爱劳动,使之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人人爱劳动”的班风,感受劳动之美。创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班风,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教唱一些歌颂劳动的歌曲,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班主任可以每周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比如烧饭洗衣等家务劳动;鼓励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并评选每周的劳动之星。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有助于创建“人人爱劳动”的班风。
3.把劳动当作奖励,不再作为惩罚的工具。教师可以设立班规,适当奖励劳动积极者和爱护环境、讲卫生的学生,使学生明白劳动的好处,让学生知道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谁爱劳动谁就受益:劳动是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和美妙心情,劳动可以得到精神奖励和物质嘉奖,劳动是一个人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做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三、学校和教师要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
1.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习惯必须要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组织学生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就是一种好的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每天轮流当劳动委员,组织学生合作轮流打扫教室,带领学生植树浇水,通过参加义务劳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技能。
2.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教师要教育学生,劳动素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习惯要从小事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如扫地、倒垃圾、擦洗自行车、洗碗、洗自己的衣服、打扫自己的房间等。让他们明白,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自己不劳动,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3.组织学生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打扫街道,义务植树,主动给敬老院老人洗衣服、演节目、讲故事,收拾房间,打扫教室,擦玻璃等。多参加公益劳动和集体劳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养成细心、耐心和勤劳、讲卫生的好习惯。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活动,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造更多的机会。
总之,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经常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把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铸就中华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南》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https://baike.so.com/doc/24396081-252204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