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崔铭老师的一篇博文《大陆教师“五缺”》。一方面佩服崔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深深感到自己做教师的欠缺。
一个从不看医生的人有一天面对医生的全方位检查多少是有点恐慌的,当发现自己全身有很多地方出了毛病时,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当教师十几年,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自己的教法是不是正确,自己是不是真正懂得教育,书上的、教参上的、老教师讲的,这些就是自己所信奉的。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管理方法是不是科学,在一无理论指导二无方法传授中低着头走了很久很久。这也就是崔老师提到的大陆教师“五缺”之一“缺少质疑、批判的精神。”
人如果一味糊涂着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有些事情不知道也许是最好的。我想只要我兢兢业业工作,和很多同伴一样是可以安稳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渡过每一天。可惜,我醒了。
醒来的第一感觉是震惊!第一个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是王荣生先生。无意间从朋友的博客上看到他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文字,搞半天,教了很多年的语文教法和思路根本就是不正确的,这简直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就像你兴致勃勃地向目的地奔去,结果才发现你的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实在是一件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那段时间我很迷王荣生先生,买他的书,网上搜集他的资料。我在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思考,他的很多提法是正确的!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就是盲干,庆幸的是我的职业良心还没有丢,而且与日俱增。
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我的班主任工作,我需要把自己的全部零件打乱然后重新组装。
大陆教师“五缺”之二是“缺少负责、承当的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学生到底是我们的什么?这些想法一旦产生,内心就不得安生了。我们只是利用学生考取好的成绩,好换来属于我们的荣誉和体现自我的一点点价值,而这价值也是证明一下自己很能干罢了。但事实上教育是这样的吗?说大点,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说小点,教育理应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教育人“短视”了!我们在唱着高调地伤害着我们的学生浑然不知,就算知,又有多少人愿意摒弃名利实实在在地为教育做些事情呢?
大陆教师“五缺”之三是“缺少对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让多样性的个体自由发展,让学生能够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对教师工作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像在一个花园里,各种花争奇斗妍是一件人人向往的事情,但前提是你必须会各种花的培育,如果对待玫瑰就像对待牡丹一样,对待芍药就像对待玫瑰一样,我想终是行不通的。虽然我不懂园林技术,但任何事情都有它各自的特性的,违背事物的规律行事,终究是不可行的。可是谁愿意等待,等待各自漫长的花期呢?
大陆教师“五缺”之四是“缺少对‘自己’的坚持和扬弃。”不懂得舍弃与坚持,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就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管这经是不是适合于自己,一律拿来主义,东施效颦。还有的人真的想自我标榜,但上级不允许,大家跟着都趟浑水,也无能为力。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我的朋友上午对我讲的一句话:“上级的要求与社会需求你不去应付,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做不了的。”人是需要学会生存的,坚守自我必须凭着自己足够多的智慧为自己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大陆教师“五缺”之五是“缺少对学生的尊重和研究。”教师的服务意识还是没有树立起来。如果厨子一味根据自己的口味给主人做饭菜,八九不离十到最后是要被“炒”的。最高明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另一方面适合主人的口味,相得益彰。
人是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不管我们做什么,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崔铭老师的这教师“五缺”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更理智地思考教育,将教育真正进行到底!
大陆教师“五缺”
崔铭
5月25日,参加了市教研室在河东区靶当村小学华馨校区组织的“两岸四地光盘课议课活动”。活动中,几个区县的老师分别对香港陈雪芬、澳门蔡蓉蓉、台湾陈易志和北京贾宁四位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进行了评议。最后,津南区教研室的范丽娜老师介绍了现场专家评课观点。
整个“活动”议课教师准备充分、评点到位;听讲教师神情专注、记录积极。议课教师展示才华、妙语连珠;听讲教师感受精彩、视野开阔……
在崔峦先生提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后,很多大陆教师就开始学习、研究、践行“再见”。听了对两岸四地的四节《只有一个地球》课的评议,我倒觉得“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其实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减少”。自古文道统一,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北京贾宁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单元重点、教材特点将本节课重点放在“布道”(倾向于人文性,即“育人”)上,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只有一个地球》这样一篇精美的科普读物,我们当然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以致练习、运用、掌握说明的方法。但相对于今天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而很多人却熟视无睹,甚至言行分离,自毁前程的大背景下,结合这篇文章让学生内心“震撼”一下,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必然的选择。如果这篇文章不抓住“思想内容”而一味学习语言、纠缠方法,我倒觉得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最后,包括崔峦等专家的评点也印证了我的看法。
议课间,有人问及港澳台有没有大陆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参”时,答案更加令人震惊——港澳台不仅没有“教参”,而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完全是教师根据课程和学生需要选定授课内容。根据调查,港澳台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水平要比大陆高很多。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陆教师普遍缺少五样东西:
第一、缺少质疑、批判的精神。唯上、唯书盛行。专家说的就是方向,书上写的就是真理。
第二、缺少负责、承当的意识。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养的人才?不想、不用、不必思考,只要“今天的成绩”,只要“今天的荣誉”,不管它对孩子、社会未来的伤害有多大。
第三、缺少对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几节课下来,大陆教师习惯于比个上下高低、孰优孰劣,然后趋同、学访,追求完美。殊不知,生命的多样性,必然带来课堂的多样性,完美只是“理想”的状态,交流、借鉴才是“生命”的真实。
第四、缺少对“自己”的坚持和扬弃。大陆教师多注重“学习”,轻视自我的“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多认为“课改”,就是要像“人家”(“展示课”)那样,而实际却又做不来,最后弄得:“没有了自己的过去”,也“没有了自己的未来”。
第五、缺少对学生的尊重和研究。我们听到的多是领会《课标》、研读“文本”、忠于原著……而对学生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兴趣、需要、情感、生活是什么样的关注不够、研究缺失。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忽视了“起点”,岂能真正“高效”?
转自知不足而后学的新浪博客 返回王友明教育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