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五大理由
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3月27日刊登题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五个理由》的文章,作者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前副总裁沈联涛。文章称,鉴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启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一个月左右就人民币问题发表的各种讲话,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势头变强了。
文章说,关于人民币为何应当国际化有五大理由:
首先,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约占全球GDP的13%,略超全球贸易总额的10%,但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量仍低于澳元和加元,也远远落后于美元(约占外汇交易量的60%)、欧元、英镑和日元。似乎很自然的是,一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分别在全球贸易与外汇交易中的比重应大体相当。
其次,由于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品的主要出口国,采用主要供应国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对买卖双方的货币风险管理来说都是有利的。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在支撑贸易和创建全球人民币清算与结算体系方面日益走向深入,贸易领域中采用人民币的交易成本可能像美元或欧元一样低廉,也可以得到同样稳定的结算交易。
第三,由于中国已经是铁矿石、煤炭和原油等大宗商品的最大进口国,所以更多的大宗商品可能会以人民币定价。中国希望用人民币付款,而且如果卖家对投资于该货币感到惬意,那么一些重要的大宗商品就没有理由不用人民币定价。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革的驱动因素也挺不错的。中国的重大改革历来都来源于“逆向压力”,就是说,不仅来自国内需要,而且因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事务,也受到全球标准与规则的约束。因此,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人民币国际化都是有利的。这将要求资本账户和汇率的自由化、利率改革及增强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竞争力和流动性。
第五,人民币也有必要加入国际储备货币,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构成货币。一些人认为,中国想要得到这个是为了声誉,但实际上,如果中国不迅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不会有充分的流动性来应对即将来临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加上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路基金,可以在金融体系一旦遭遇新的冲击时使贸易和全球流动性得到改善。因此,美国反对其创建和拒绝加入是自讨苦吃。
人民币国际化很可能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美元取代英镑用了70年时间。人民币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不会如丝绸般顺滑,但与大多数人的料想相比,它可能会来得更快。2015.3.30
返回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