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之行刺激了我这个经济学家,让我们把从紫禁城到长城的中国文化放在一边,专门来谈谈看起来谜一样的中国经济。
除了这一波投资潮之外,还有什么要素会让中国成为下一个经济大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以下是我的想法——
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消费者和投资者,中国有近14亿人口,拥有庞大市场。悉尼大学社会学家萨尔瓦托雷·巴博恩斯在《2018年对外政策》一书中写道,中国的中产阶级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将从如今的4.3亿人增长到7.8亿人。作为对比,2017年美国人口是3.26亿,欧盟人口是5亿,俄罗斯人口较少或许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等投资者对俄罗斯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强有力的治理:避免民主的“吹毛求疵”。
纪律。在街头、甚至在班级里,中国人有许多纪律,并尊重权威。如果将其用于工作场所,将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中国很久以前就认识到,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基础,尽管被美国指责“窃取知识产权”,但中国建立了坚实的科技基础。世界经济论坛表示,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约25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专业大学毕业生,这一人数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是美国的5倍,专业性大学也推动了研究发展。
外交。这让中国为其他国家所喜爱,中国没有像美国在伊拉克、苏联在阿富汗这样的海外军事冒险的历史,中国没有殖民历史。
可以鼓舞人心的悠久历史。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参观紫禁城和长城。
打击腐败。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预示着会出现腐败现象,不像其他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国的腐败总体而言得到了控制。
许多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紧张不安,担心经济增长可能促使中国像过去一些大国那样在境外秀肌肉。我认为,中国人对经济实力而非冒险主义更感兴趣,预计将来也不会看到中国的殖民地。
有迹象显示,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将放慢,生产力增长可能随着中国赶上西方而减缓,劳动人口的减少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推高了劳动力成本,但像“一带一路”这样的计划可能阻止中国经济的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