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新媒:中国经济“悲观论”大错特错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新媒:中国经济“悲观论”大错特错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0月22日发表题为《中国的经济阵痛将加剧,但长期来看仍有必要》的文章,作者是龙洲经讯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葛艺豪(阿瑟·克罗伯)。文章称,外界近期关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是错误的。短期内经济阵痛将难以避免,但北京放眼长远,将继续依靠国家指导加市场力量的混合模式促进经济增长。像几十年来一样,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将继续发挥作用。全文摘编如下:

    关于中国的悲观预测很可能是错误的。的确,在最近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在今后几年里,中国很可能会恢复势头——部分是因为它现在正在进行的艰难任务。

    眼下最大的担忧是恒大集团的危机。此前,当局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减少负债,恒大集团的困境即部分来源于此。这是为使中国债务可控而进行的努力中的最新举措。

           
             返回大中华论坛 

    据统计,中国的总债务水平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90%,尽管这一水平与金融系统发达的富国相当,但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还是很高的。

    中国知道,要避免金融危机或避免重蹈上世纪日本经济停滞的覆辙,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大幅减少对债务的依赖。问题在于,通过着手处理房地产领域的债务问题,监管机构有可能熄灭一个强大的增长引擎。

    但这不会导致“雷曼时刻”,即因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破产而引发更广泛的金融或经济崩溃。中国拥有庞大的储蓄池。而且当局现在也善于应对大公司的破产。

    尽管希望加强国家监管,但中国并没有拒绝市场——活力将得以保持。有些国家监管是审慎的。

    要治愈经济对债务的偏好,监管房地产行业的行动是重要部分。与之类似,困扰中国很多工业地区的电力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要努力大幅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中国曾表示,将力争使其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应对能源短缺的一个办法是放松对电价的管制。这将让电力企业能将煤炭价格上涨的部分影响转嫁给终端用户。因此,说中国当局不看重市场力量绝非事实。

    就像过去几十年一样,北京将继续依靠国家指导和市场力量:国家为投资确定方向,日常结果则由市场决定。

                             

    中国对私营大型科技企业进行了约束,这使一些人担忧,若中国严格管控其最成功的创业企业,那它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创新领导者。

    然而,中国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行动并非真的要打压私营企业:包括科技硬件在内的许多行业的私营企业都经营得很好。相反,监管行动解决了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努力应对的对大型科技企业的担忧:不负责任的权力、垄断、对消费者保护不力以及收入不平等加剧的趋势。
中国永远不会以一种令纯粹的自由市场论者满意的方式来管理其经济。但它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混合模式。尽管目前面临压力,但这一模式将继续发挥作用。(2021.10.31转自参考消息网,分享新信息,传播正能量)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