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主义统一中国纲要
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融合共生的伟大、优秀、光荣的民族。灿烂的中华文明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领先地位。明末以降由于未能赶上工业革命的浪潮而逐渐落伍,沦为国弱民贫受欺侮的屈辱境地.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华民族开始了觉醒、奋斗、复兴的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在不同的区域和境地以不同的方式和成就,彰显了民族的荣光,促就了和平崛起的伟大时代行将到来。
二 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复兴殚精竭虑、前赴后继、探索、奋斗、牺牲。二十世纪上半叶,逐步汇成国共两大集合,他们都以激越的热情、坚定的意志鲜明的政见、雷历的手段,试图引领历史的进程,写下了无尽的“风骚”。其合则国兴,斗则民伤。历史呼唤国共第三次携手,共建民族第三块丰碑。
三 民主进步党曾集合了台湾地区反对国民党长期执政、僵化腐败官僚体系的进步政治势力,反映了台湾部分民众的本土情怀,为推动台湾的民主化进程、进而为推动中华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其执政后迅速腐败、退步显示出幼稚与不成熟,尤其是部分人员对台独抱有幻想,以台独作为选举工具,为台独撕裂族群,推动台独制造危机,严重伤害民族感情,严重逆反历史潮流,发展下去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和民族的制裁。全体中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希望他们深自反省,纠正偏差,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园,回拥民主进步的创党理念。
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人类正进入地球村的时代.人口、资源、环境、气候、疾病、灾害、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探索、对可持续增长的无量追求,正在将人类结成不可分割的生命、利益共同体。保持人群个性、竞争和活力,防范人类自我耗损、戕害和毁灭,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的共同价值需要维护,其主要途径是民主,民主有多样实现形式;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全体人价值的有机融合,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制”,在采纳主流意见的同时,要尊重、保护少数人的意见甚至反对意见;人类共同价值在历史中形成、完善,接受历史的检验和扬弃,是与非不应由一家说了算,不宜匆忙下结论,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不同的路线、主义、模式、观点、应该允许共存、试验、比较、竞争甚至碰撞;解决社会矛盾,斗争不是唯一形式,战争只是无奈的手段,协商、容忍、宽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让亦是基本选择;人们的政治活动,不应该以任何理由、那怕是崇高的理由颠倒是非、欺骗民众、撕裂族群、煽动民粹、挑动战争、分裂国土。中国人应当抛弃封建主义党争旧习、抛弃冷战思维、反对极端主义、撂置历史纠缠,以天下为公为宗旨,从万世和平作打算,平等协商,共和建国,宪政息争。
五 统一后的中国为中华共和国。国旗应体现多民族、多样性。国歌可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基调体现历史,另行拟词彰显共和与展望未来。
六 中华共和国是由不同政治信仰的中国人,不同制度下的中国地区、在一个中国国号下的国家共同体,实行一个国家,多块行政区域、多种社会制度、多个地区政府、长期共存、和平发展、互相补充、逐步融合。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各自实行内政治理。其中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在国体内居同等地位,香港和澳门地区与大陆保持现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七 分阶段完成中央政府构建。第一步,由两岸对等并接纳港澳及海外华人三方,组建多党派多元化的和平统一政治协商会议,消除敌意、弥合成见、寻求共识、营造氛围、协调应急政治事宜。第二步,组建联合政府,行使国防、外交、规划统一进程、促进互动互惠
、防范冲突等职责和权利。联合政府由两岸三地{港澳、及海外华人}按政党比例或选举
推荐相应人员组成。在一定时期,可实行共同主席制度,或者以法定形式和程序保障不同观点、意见与利益受到尊重。第三步,逐步创造,实行全民民选共和国领导机构。
八 共建外交。按照以民族国家利益求同、尊重传统关系存异的原则,改变目前两岸外交互斗现状,共建真正的国家外交、民族外交.第一步,停止外交角力、避免冲突内耗;第二步,共组使团,大陆现行建交地暂以大陆官员为使、台湾官员副之辅之,台湾现行建交地暂以台湾官员为使大陆官员副之辅之;第三步,达成国家、民族的外交利益共识,统一外交方针,整合外交资源,统一外交行动。没有了台湾问题,中美、中日关系将迅即改善,中国的内政{民主、人权}会和国际社会正常接轨,台湾、港澳以其先行优势将在东西方文明交融、发展中发挥独特用,中国的外交才能真正成为正常的国家外交。
九 共建国防。第一步,建立两岸军事热线,加强两军联谊;第二步建立国防联合指挥部;第三步,共组国防军。。
十 两岸及港澳自主选择实行经济制度,同时加强经济联合,建立中华共同市场。
十一 科学客观、公正研究历史、化解政治歧见和地区隔膜。
十二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互相包容、比较、借鉴、逐步完善、稳步对接。尤其是制定严格的政党活动规则,以防范文革式动荡和台湾式政党恶斗。
十三 加强人员往来、官员互访和文化交流,由往来无碍化逐步过渡到同一国民待遇。
十四 制定排独条款。
十五 逐步政治整合。首先停止恶意攻击、减少负面文宣;第二,在一定时期内,两岸不在对方发展组织,规避政治冲突;第三,
加强官员往来、互相聘任、适应、学习、促进;第四
,条件成熟,两岸开放政党活动空间,实行多党竞争,多元共和,理性、科学、法制、民主、进步的共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