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博客联盟网站  中华博客自己的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教材:管理经济学,袁志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管理经济学(原文第8版),詹姆斯R.麦圭根等著,

   李国津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2]管理经济学(原文第6版),托马斯等著,陈章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管理经济学的界定

    一、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决策科学。

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树立决策制定过程的经济思维的概念框架,提高理性思考、理性创新的水平和“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能力。

二、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1、两者之间的目的是不同的。

2、两者各自的着重点不同

第二节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性质,企业边界

科斯认为,企业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制度形式,是对市场制度的一种替代,通过企业来组织生产和配置资源,可以节省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的成本耗费。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产者不可能为每一项交换或合同与工人,资本所有者签订合同(交易成本太高),因此企业是对市场交换行为的替代,企业一旦组成以后,企业内部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领导和管理,而不是市场交换行为。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以合同的形式让渡要素的生产权,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生产要素的交易内部化。

企业规模合理的边界,就是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恰好等于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

二、企业目标与企业利润

1)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PV)最大化

     

它与一般抽象地强调利润相比,可以使管理决策更加贴近现实,其优点在于:

1、有利于瞻前顾后管理理念的确定。管理人员在决策时,必须考虑眼前行为会给将来的利润带来多大影响。

2、有利于强化“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3、有利于对风险分析的认识。(折现率r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不一致,通过股票期权,股票市场和经理市场等激励与约束,使企业管理者目标尽可能不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利润

1、企业利润的重要性

企业利润在企业理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利润在企业行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利润是企业生命的存在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2)利润是企业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前提。

3)企业利润的存在及其增长,也是宏观经济健康运作的前提。

4)利润还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2、工商利润与经济利润

1)工商利润(会计利润)工商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2)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3)机会成本

是指某种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经济源在其他用途使用中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以下几种情况下,机会成本的计算思路如下: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等于如果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他可能得到的利息。

②机器如果原来是闲置的,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零。

③机器如果原来是生产产品A,可得一笔利润收入,现在改用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就是它生产产品A可能得到的利润收入。

④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就应当按市场来计算(即这批物料如不用于生产,而用于出售可能得到的收入。

⑤使用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按目前市场利率货入资金的机会成本与其会计成本是一致的。

4)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5)有关利润的学说

磨擦利润理论,垄断利润理论,“创新说”,对高风险补偿。

 

第三节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二)优化和均衡

微观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是最优化和均衡分析。这两件工具正好用来解决微观经济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经济个体的理性行为或决策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前者是优化问题,后者是均衡问题。可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

三)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实证分析认为,经济理论的提出,应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明确变量的定义;提出假设;提出假说;对假说进行验证。

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明描述,它可以用文字、图表,几何图形和数学语言来描述。模型一般应具有三个特征:

1)对现实经济系统实质的抽象描述;

2)由一些与所分析问题有关的主要因素构成;

3)能清晰地表明这些有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在决策制定中的边际分析

一)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

边际分析是基于各种经济现象中,所存在的某一因变量依存于一个或几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分析;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多少,根据数学微分求极值原理,边际值就是因变量的变化率。

函数Y=f(x),边际值=

精确的导数的概念就是

就是Y=f(x)曲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

二)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

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需要寻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利润的最大值,成本的最小值等等。在这个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过程中,边际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对于连续的可求导的函数来讲,当函数的值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斜率或者说函数在该点的一阶导数必须等于零。运用边际分析法进行管理决策的基本标准是:在无约束条件下,边际值等于零时,某一决策变量资源的投入量最佳。

三)边际分析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地位

首先,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值进行管理决策,给经理人员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从投入与产出关系来看,重点分析自变量增量与因变量增量的比值,这对于促进实现集约管理是大有益处的。

其次,运用边际分析法判断决策的优劣,就是看由此决策引起的收入是否大于由此决策引起的成本,这体现了面向将来,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再次,边际分析法应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有相应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规律的数学方程,在管理决策中积极、自觉地运用边际分析法,有利于推动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我国企业开发信息资源的水平。

三、约束条件下的极大化问题

1、用替代方法解决极大化或极小化问题

2、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约束最优化问题

3、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例,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各种产品的单件利润、单件资源消耗量、企业现有资源总量及各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如下表

           产品

   消耗定额

资源

A

B

C

现有资源总量

原料甲

原料乙

原料丙

5

7

6

8

2

5

2

3

7

500

500

600

市场需求量

4060

20

30

 

单件利润

7

8

5

如何安排产品产量计划,可使企业利润最大?列出线性规划模型。

解:设x1x2x3、分别为ABC三种产品的计划产量目标函数

满足约束条件:

    40x160  x2200330

[案例分析]

    1、刺激性薪酬

根据网上资料,在美国大公司对一般CEO的薪酬中,只有27%是薪金形式的,而年度和长期刺激支付占到66%以上,其余的薪酬采取福利的形式,请利用上述资料,对当前CEO刺激性薪酬的作法写一篇小结,并把你的结论与代理问题联系起来。

2、前苏联经济改革

前苏东计划经济没能生产出消费者希望得到的足够数量的高质量产品,导致了国家的重大经济和政治改革。由国家控制的经济不允许财产或资本的私人所有权,不允许谋求利润的企业之间进行竞争,这种经济的失败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代理问题的反映。工厂经理们从效率更高的经营中得不到什么好处,他们既不面临来自竞争者的压力,企业也不存在失败的风险。

前苏联在经济私有化改革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控制被解除,采取了指在增强经理人员对新的所有者的责任的步骤,在前苏联经济中增加了重要的竞争成分。这个把前苏联经济私有化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向经理人员提出了一系列使人感兴趣的挑战,问题:

1)国企被出售之后,其价值应如何计算?这个价值是应以现有资产的成本的基础,还是以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为基础,或者是按照竞争中未来可能的盈利计算?

2)应该如何估计私有化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

3)你认为当前国企私有化将对近期内这些企业的就业水平有什么影响,较长时期呢?

3、股权的风险—收益分析

www.riskview.com有大约3000家公司的风险和收益评估资料。

根据风险—收益特点,选择一个各种股票的组合,写出一份简单的小结,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你可以把它们的风险—收益与同行业或经济中类似股票加以比较。

第二章   需求分析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的概念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需求函数与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

一)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QD=f(pprpeIT、…)

三)市场需求函数

QD=F(PprpeITN,…)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曲线的移动

三、消费者选择理论

一)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①负斜率②不能相交③密集性④凸向原点

证明:

在等式两边取全微分,有:

当Δx趋于无穷小时,MRS就等于无差异曲线的余率。


二)消费者的约束:预算线 

  

预算线的斜率:

三)消费者的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此时,无差异曲线上该点斜率应等于预算线斜率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价格的变化,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总效果=替代效果+收入效果 

 

1、替代效应:假定实际收入不变,仅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替代效应。当均衡点自E1移至E3后,反映消费者效应水平的无差异曲线自U1变为U2。要使实际收入不变,就必须使消费者回到原来的效用水平U1,剔除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实际收入。MN就是为了维持原有效用水平而必须剔除的货币收入,被称为补偿预算线。

2、收入效应:假定商品价格不变,仅由于实际收入变动化起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叫收入效应。

3、不同商品的不同效应。

六)税收和消费者选择


比例税(消费税、货物税)与定额税(收入税)这两种税收会给消费者的选择和效用带来不同的影响。 

比例税,定额税和消费者选择。

请比较定额补贴和比例补贴的效果。

 

四、需求的弹性分析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计算

1)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价格弹性的性质

 

需求曲线上任一点E弹性的大小


  

    3、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4、影响商品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EI=0  低劣品

EI0正常品

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Exy0替代品;Exy0互补品;Exy=0独立品。

四)需求的弹性分析在管理经济学中的应用。

1、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大小进行价格决策。

Edp1时,降价可增加总收益,反之则反。

2、需求收入弹性反映了消费者收入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程度,它是确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重要依据。在社会收入增加时,企业就应增加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的生产,以取得更大的销售收入;对EI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可大体上略微增加,因为即使收入有较大增长,必需品消费量也不会增加很多;对低档消费品,消费量会下降,企业则应及时减少产量。

3、根据交叉弹性,互补品往往可分为基本产品和配套产品两种,整机与另件弹性不同,定价策略也不同;如果替代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那么交叉弹性可用来分析产品之间竞争关系。交叉弹性越大,说明两家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第二节  需求的估计和预测

    一、需求的估计

    一)需求估计中的识别问题

需求的估计是客观地反映需求量与各个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在需求估计时,观测得到的商品需求量、价格组合与需求曲线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识别问题”。解决识别问题的方法通常并不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而是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计量分析,我们可得到一个多元方程,只有当价格以外的其它变量都被假定不变时,这个多元方程才能被转化为一个一元的方程,并可以得到一条相应的需求曲线。

二)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需求估计

1、需求函数的构告

Qx=F(Px,N,I,Py,T)

2、需求函数形式的确定

线性形式:Qx=ao+a1Px+a2N+a3I+a4Py+a5T+

需求函数的非线性形成可转化为线性形式。

3、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序数据,另一种是横截面数据。

4、回归分析及结果的检验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当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一个具体的需求函数之后,还需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

①看一下各参数的符号所显示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变化是否与理论分的结果相一致。

②还可以用t统计值来评价模型参数的显著性,用F统计值来讲价整个模型的显著性。

三)几种用于需求估计的市场研究方法

二、需求的预测

一)定性的预测(德尔菲法)

二)定量预测方法

1、移动平均法      (参见教材P97页)

2、指数平滑法      (参见教材P99页)

3、回归分析法      (参见教材P116页)

例、某地区轻工部门要求预测1998年轻工产品销售总额。根据初步分析,销售总额直接同本地区的职工工资总额有关。已知资料如下表,同时预计1998年职工工资总额比1995年增加30%,要求预测1998年销售总额。

 

 

单位:万元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年销售总额Y

19.5

22.2

24.9

25.2

19.1

34.5

职工工资总额X

61

75

94

107

146

174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销售总额Y

41.1

46.2

53.1

61.5

66.9

38.6

职工工资总额X

211

244

298

349

380

194.5

 

解:1)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计算ab系数值。

      Y=a+bx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ab值可由下式求得:

         

         

 

根据已知资料,列出下表

年份

商品销售额Y

职工工资总额X

X·Y

X2

Y2

X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5

22.2

24.9

25.2

29.1

34.5

41.1

46.2

53.1

61.5

66.9

61

75

94

107

146

174

211

244

298

349

380

1189.5

1665.0

2340.6

2696.4

4248.6

6003.0

8672.1

11272.

15823.

21463.

25422.

3721

5652

8836

11449

21316

30276

44821

59836

88804

121801

144400

380.3

492.8

620.0

635.0

846.8

1190.3

1689.2

2134.2

2816.6

3782.3

4475.6

-135.5

-119.5

-100.5

-87.5

-48.5

-20.5

16.5

49.5

103.5

154.5

185.5

 

将上表最末一行计算值代入上式,求得:

       

         

2)确定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就是YX相关程度的检验。

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为:

      

将上表数据代入相关系数公式。

 

     

∴相关性检验通过,回归模型Y=9,98+0.147x是可用的。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1998年工资总额:

380×130%=494(万元),将其代入回归方程,就可预测出1998年产品销售总额:Y=9.98+1,47×494=82.6(万元)

 

 

 

 

[案例分析]

1、涨价减收和减价增收

改革伊始,我国香烟价格曾大幅度涨价,某市商业局估计,提价30%后,可新增收入500万元。各部门闻讯,纷纷前来商议,要求“利益均估”,虽经数日讨价还价,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正在此时,下面来报:由于香烟大幅度涨价,烟民决心戒烟,香烟销量大减,造成积压,不巧又正遇雨季,仅香烟霉变损失就达500万元。商业局会议主题变为“有难同当”。

某电表厂因国民经济调整,产品销售发生严重困难,库存量大量上升,厂领导反复研究,决定忍痛将各种产品平均降价19%,估计将会减收100万元。但年底结算,销售收入反而增加50万元,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增加25%。降价不仅使该厂渡过难关,而且还开拓了市场,成为建厂以来的销售形势最好的时期。

 

2、忍痛宰牛

某大都市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增加牛奶供给,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奶牛。经过几年的努力,牛奶的供给水平迅速提高。但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又稳定下降,对牛奶的需求量反而下降,一时造成牛奶供过于求,奶牛场收支入不敷出,亏损日甚。进一步提高价格,需求量还要下降;若降低价格,需求量估计也只是上升无几。反复考虑,最后决定忍痛宰牛。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指企业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企业投入生产过程用以生产物质产品或劳务的资源称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三类;①劳动,包括企业家才能;②土地;③资本。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就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一定投入量的组合与作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一般形式为:

为分析方便,我们假定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上式可简化为Q=f(L,K)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规律内容

是指在其它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那么在达到一定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量开始递减。

边际报酬之所以先递增而后又递减,其原因在于,一开始可变要素劳动相对于固定要素资本来说数量太少,固定要素的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比例趋向最优,资本得到越来越有效的利用,因而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增。但是,在固定要素得到最优利用之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则使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相比数量太多,生产率转而下降,于是劳动的边际报酬开始递减。

二)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前提的。

2、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产出弹性

 


 

TP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MP值。

TP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射线的斜率即是该点对应的AP值。

由上图可见:MPAP     AP

            MPAP     AP

            MPAP     AP极大

如果边际产量大于以前的平均产量,它必然会使平均数上升;反之,如果边际产量小于以前的平均产量,就必然使平均数下降。这些关系可由数学导出:

求平均产量定义方程式对L的导数

上式中为边际产量MPL为平均产量APLL0因此0APL

        时,则0APL

        时,则APL达到极大。

三、生产三阶段与企业的理性选择

四、单一可变要素的最优利用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否则,MRP=MRC   P·MP=PL

 

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长期

    一、等产量线

    一)概念,是由可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品组合形成的曲线。等产量线具有如下性质。

    1、负斜率;2、密集性;3、不能相交;4、、凸向原点。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MRTS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MRTSLK不断递减。

二)两种特殊的等产量线(图略)

三)生产的经济区

二、等成本线和要素的最优组合

一)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花费一定的成本所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点的轨迹。

二)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在均衡点,等产量线的切线与等成本线重合,两者斜率相等。等成本线斜率为,等产量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就等于其边际技术替代率。

因为      

       “替代原则”

三)利润最大化

厂商投入生产要素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MRPL=MRCL=W      MRPK=MRCK=r

MPL·MR=W     MPK·MR=r

上式说明,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一定要是成本最小或产量最大原则下的最优投入组合,但应注意,最小成本原则,仅是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因为利润最大化不仅要求,还要求它们等于边际收益的倒数。

四)扩展线

第四节  规模报酬

在长期,如果所有要素的投入量等比例增加时,总产量将如何变化?这就是规模报酬问题。

        

假设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同时增加h倍,若产量随之增长λ倍,上式可进一步写为:

         

这样,通过系数λ与h之间的比较,可以得到以下三种关系。

1、λ>h,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

 

 

 

 

 

 

 


  

 

2、λ=h,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

3、λ<h,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

 

第六节  生产函数的经验估计

    一、生产函数经验估计的方法与步骤

生产函数估计的最常用方法是回归分析。

用回归分析法估计生产函数的步骤是:

一)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通常有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两者各有优缺点。

二)设计回归方程

三)回归分析及结果的检验。

二、几种常用的经验生产函数

一)三次方程生产函数

这种生产函数具有普遍性,它既体现了任一要素的边际产量同时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这一重要特点,又反映了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的性质。

我们可把上式化为熟悉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令

代入上式得:

       

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KαLβ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之所以经常用于生产研究,是因为它具有几个非常有用的性质。

1、如果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可见,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是线性方程,可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的函数。

2、与三次型生产函数一样,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生产要素的边际量也同时取决于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不,这和实际生产的表现相吻合。

3、柯一道生产函数中KL的指数α与β分别等于KL的产出弹性EKEL

4、把方程中的KL同时乘以系数t,可得:

这样,由α+β值的大小,可直接判断规模报酬的性质,即,如α+β>1,规模报酬递增;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酬递减。

柯一道生产函数尤其适用于那些生产规模本报近似不变,产出弹性相对稳定,技术进步速度不快的部门。

三)线性生产函数。

其特点是规模报酬不变,各要素之间可完全替代。显然,这与实际生产过程相差较远,但由于形式简单,易于估计,在一定条件下用来估算产量也有实用价值。

四)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当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只能是固定不变,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这时称它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比例生产函数通常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它的一般表达式为:

公式的含义是产量取决于具有各种固定比例的诸投入要素中的最小者。

 

第四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测量

一、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

会计人员把与企业已发生的一切经济行动有关的实际支付、费用等计入成本,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成本称之为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供替代的使用机会能够取得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往往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而且往往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中的实际代价,我们在管理决策中使用的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虽不直接用于决策,但它是确定机会成本的基础,机会成本往往要通过对会计数据的调整来求得,所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也很重要。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指企业为取得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自有要素的价值。

三、增量成本与沉淀成本

增量成本是短期决策时最重要的概念,是指一项经营决策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可以把它理解为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由于是决策,需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虑。

相对于增量成本,沉淀成本是不受决策影响的非相关成本。它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 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应影响企业的决策。

在决策时,只考虑增量成本,不考虑沉淀成本,是为了贯彻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沉淀成本代表过去的支出,这种支出再多,也不应留恋它,婉惜它,只要能给将来带来增量利润的方案,就是可接受的方案。

四、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总量成本函数及单位成本函数

    一)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 b 总变动成本(TVC= fQ

总成本(TC=TVC + TFC= fQ+ b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文本框:

 

    平均固定成本

 

文本框:

 

 
    平均变动成本

 

   

文本框: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文本框:

 

  

 

    二、短期成本曲线

文本框:

 

  

 

    式对Q的导数

 

 

  

 

第三节  长期成本理论

    一、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可由生产的扩展推导出来,注意,在长期不存在固定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LAC)可由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点与点连线射线的斜率就得;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总成本曲线切线的斜率。

注意,LAC曲线与SAC曲线均呈U形,但其原因不同,SACU形是因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起作用,而LAC曲线呈U形是由于生产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造成的。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还可以由包络法推导,LACBEFGH

三、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指的是产出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形,通常以成本一产出弹性EC来衡量。

LAC曲线下降阶段,有LMC<LACEC<1即存在着规模经济;在LAC曲线递增部分,有LMC>LAC,因而EC>1,即规模不经济。

严格地说,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并不等价,因为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生产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因此,规模经济概念更为一般,它包含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殊情形。

 

二、范围经济

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如果多种产品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获取范围经济的可能性保持高度的敏感,充分挖掘本企业的生产潜力,大胆开拓,以利用每一个可以创造利润的生产机会。

 

 

 

 

 

第五节  学习曲线

前面,我们把LAC下降归因于规模报酬递增,但是,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而其平均成本却长期地连续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企业通过“干中学”,可在一定限度内降低自己的平均生产成本。学习曲线描绘了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随累积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关系。(凸向质点)

学习的曲线函数式可表达为:

AC=aQ-b      Q为累积产量

a是第一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b反映企业学习效应的大小;b越大,平均成本下降速度越快(即学习曲线越陡),学习效应越显著,反之则反。

AC=aQ-b 两边取对数logAC=logablogQ用回归分析可算出logab,进而得出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企业职工队伍越稳定,素质越高,它的学习效应就越显著,因而学习曲线更为陡峭。

 

 

 

 第六节  损益平衡分析与经营杠杆率

 

损益平衡分析与经营杠杆率

上式分子其实就是全部产销量的贡献余额,而分母则代表企业的全部利润或亏损。

  在盈亏平衡点以前DOL是负的,盈亏平衡点以后DOL是正的,越接近盈亏平衡点DOL绝对值越大,DOL越大在销量变动时,利润的变动率越大。通常有这样的理论,对于经营中预测市场需求潜力,前景好的产品,应先择DOL大的资金密集型生产,这样可以大批量地生产,随着产量的协加,利润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市场前景不明的产品,应选择DOL较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以尽快收回固定损投资,实现盈亏平衡,取得利润,利润相对会小一些,风险也小一些。

 

第七节   成本函数的经验估计

一、短期成本函数估计

估计短期成本函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时间序列回归法。用统计分析方法估计可变成本函数,可分为二大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成本——产量数据,第二步是建立回归模型对成本进行回归分析。

一)成本计量与数据收集

1、成本性质的确定与计量。由于决策分析使用的是经济成本而非单线的会计成本,所以收集数据时必须对会计成本加以调整或修改,以得到决策所需的经济成本。例如原材料库存是以历史成本计值的,就必须以市场现价计值作必要的调整。

2、成本的时差调整。在实际生产中,成本的发生和产品的生产往往存在一定的时差。为保证成本函数反映的成本——产量的关系正确无误,必须对成本进行时差调整。调整原则是:必须接产品生产的时期分配相应的成本,而不能按成本发生时期进行分配。

3、观察期的长度。它必须长到允许产量和成本有充分的变化,同时又必须短到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没有改变。前者保证统计的样本容量足够大,后者则保证估计的成本函数能够在理论上成立。

用时间序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因观察期总长有23年时间(每期通常为一个月),所以需考虑剔除通胀对成本的影响。

二)短期成本函数的经验模型

1、三次函数形式(最常用)

VC=Aq+bQ2+CQ3

2、线性模型  VC=a+bQ

           MC=b

二、长期成本函数估计

一)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

用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估计长期成本函数,可避免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遇到的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变化的问题,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困难。首先,由于横截面数据是通过对众多企业在同一时点进行观察得来的,因而不需考虑通胀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但由于各企业分布的地域很可能不同,而不同地域要素价格又极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在回归模型中添加有关投入要素价格的独立变量。其次,便利成本数据的调整工作非常复杂。最后,我们很难判决各个样本企业是否在其最优生产规模的最低长期平均成本点上。

二)适存技术法

适存技术法是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首先将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按规模大小进行分类,然后观察每一类的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占份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此来推测该行业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变化的趋势。

若观察结果是:在同一行业中,同时存在着不同规模的企业,而且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随时间也没有显著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行业是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行业,LAC曲线在以观察范围内呈水平趋向。

若观察结果表明,规模小的企业所占的份额有不断减小的趋势,而规模大的企业所占的份额相应的不断增大,这说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以观察范围内是呈“L”形的,规模报酬是不断递增的。

若观察结果表明,规模中等的企业所占份额不断增长,而规模偏大或偏小的企业所占的份额都在减小,这说明LAC曲线在所观察范围内是呈“U”形的。

适存技术法只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三)工程技术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产函数找出各个产量水平对应的最优投入估计出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

例如:已知生产函数为C-D生产函数Q=ALaKB

TC=ωL+rk,利用生产者优化选择条件不难解得生产者实现优化选择时:

L=[Q/A(α/β·r/ω)β]1/(α+β)

K=[Q/A(β/α·ω/rα]1/(α+β)

总成本函数为TC=ω[Q/A(α/β·r/ω)β]1/(α+β)+K=[Q/A(β/α·ω/rα]1/(α+β)工程技术法存在现行技术会过时,重技术轻经营管理等成本的问题。

 

 

 

 

 

   第五章    市场结构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需求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

    1、价格既定

2、产品同质

3、要素自由

4、信息充分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企业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二)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三种状态

三)停止营业点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P=SAC=LAC=SMC=LMC

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略)

 

 

四、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例: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成本曲线如下:

     

STC=2Q3-24Q2+120Q+400

1) 厂商预期的长期最低价格是多少?

2) 在短期内厂商将继续经营的最低产品价格是多少?

3) 如果产品价格为120元,那么在短期内厂商将生产多少产品?

  解:1)在长期内,厂商的价格应不低于LAC的最低点,由LTC得:为求LAC最低点,令

从而P=LAC=84

2)同理,由STC得:

    AVC重点1)中的运算,得Q=6P=AVC=48

3)若P=120  P=SMC得:

120=6Q2 - 48Q+120   Q=8

课堂练习: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每天利润最大化的收益为5000元,此时,厂商的平均成本是8元,边际成本是10元,平均变动成本是5元,求厂商每天的产量是多少?固定成本是多少?

 

第二节  完全垄断

一、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市场需求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及成因

1、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厂商就是行业;(2)产品不能被替代;(3)独自决定价格;(4)就企业不能进入;

2、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二)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的短期均衡

原则MR=SMC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MR=SMC=LMC  SAC=LAC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比较

第三节    垄断竞争

一、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市场需求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厂商极多   2、要素自由

3、产品同类不同质

二)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不像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线,也不像垄断厂商的斜率那么大

假定:其它厂商的行为与代表厂商行为一致,企业原价格,产量组合为(P0Q0)现企业降价到P1,同类企业对其降价不作反应时,其销售增至Q1,但实际上其它厂商也会降价,厂商的销量只能由Q0增至Q2,厂商原来的需求曲线就会变化,由d变为D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MR=SMC    Qd=QD

三、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MR=LMC=SMC   P=LAC=SAC 

例:假定垄断竞争存在于某行业中,典型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0025q3-0.5q2+384q

其主观需求曲线为:P=A-0.1q

假定整个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中

1)典型厂商的产量多大?

2)它给产品的定价多高?

3A值多大

解:1)长期均衡中,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设其斜率相等,则得:

解得q=80

2P=LAC,将q=80代入LAC方程,得P=LAC=360

3)将q=80P=360代入需求曲线方程,得A=368

四、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品质竞争和广告竞争

品质变异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而高昂的广告费用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外的销售成本。所以当我们考察品质变异或广告宣传是否有利时,首先要作成本——收益分析。

五、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垄断竞争作为垄断和竞争的结合,兼有两者的优缺点,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偏好,但需要付出较高的价格。对生产者来说,一方面在没有达到最低成本的情况下组织生产,造成资源一定程度上的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既有竞争的威胁会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又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来保护创新的收益,所以能促使企业开动脑筋,积极创新。

 

第四节  寡头垄断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及特征

一)寡头市场的假定条件

1、厂商极少  2、相互依存  3、产品同质(或异质)  4、进出不易  5、信息不充分

二)集中度和赫菲德指数

定量地衡量指特定行业中若干最大的企业的产销量占行业总产销量的百分比。将企业市场占有率从大到小排序,以Si代表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用CRn代表市场上n家企业的集中度,则

    注意:①对于存在大量进口的行业,集中度是被套大了;②这里讲的集中度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而不是对一个局部地方市场而而言的;③集中度与行业定义的宽窄也很有关系。

    衡量行业竞争程度的另一方法是赫菲德指数法,赫菲德指数用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来表示: HI越高,表示行业的集中程度越高,它有以下特点:

    ①该指数的计算涉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不像集中度的计算只考虑最大的若干企业;

②各企业市场占有率之间差另越大,HI就越大,表明市场垄断因素在加强;

③其它条件不变,企业数越多, HI越小,表明市场竞争因素在加强;

二、非勾结性寡头垄断模型

一)古诺模型

二)斯威齐模型

该模型说明寡实市场一般价格比较稳定。

假定:某寡头提价,其它厂不提价;

      某寡头提介,其它厂也降价。

三、勾结性寡头垄断模型

一)公开的勾结:卡特尔

卡特尔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统一价格,垄断价格;二是在从属于卡特尔的厂商之间分配该行业的总销售量。将按照使所有厂商的边际成本都相等的方式在厂商之间分配销售量,目的是实现卡特尔利润最大化。

二)非公开的勾结:价格领先制(主导型厂商模型)。

行业需求D,由其它厂ΣMCBSB,由DSB可推导出主导型厂商需求曲线P1AD使非连续的MRA,由MRA=MCAPAQA

PASB求出QB

其中Q=QA+QB

例:一个行业包括一个主导厂商(用I表示)和十二个次要厂商(用  表示)。主导厂商的总成本函灵敏为:

Ci=0.0333q

市场需求曲线为Q=250-P

主导厂商准确估计出每个小厂商总成本函数:,主导厂商决定市场价格,次要厂商将接受它定的价格。主导厂商的定价为使自己利润最大。问:1)它的造价为多高?产量为多少?2)每个小企业产量是多少?利润是多少?

解:1)计算小厂商的供给曲线,MC=P,所以

qj=0.25p-2.5,Qj=12qj所以Qj=3p-30,把小厂商的供给曲线从市场需求曲线减去:

qi=Q-Qj=280-4p这是大厂商的需求曲线。

所以P=70-0.25qi,  MR=70-0.5qi

 

,由MR=MC,得:

2qj=12.5   πj=TRj=312.5

 

 

 

 

 

 

第五节  博弈论

一、博弈论和囚犯困境

博弈有了个要素:参加者;策略;收益。

囚犯困境

        

                 不坦白       

不坦白

 

 

       -2

-2

           -1

-12

      -12

-1

          -10

-10

每个博弈方的目标是要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它在选择自己策略时,应考虑到对方可能作出的选择,并分别考虑自己的最佳策略。对甲囚犯来说,乙有坦白与不坦白两种可能,如果乙选择不坦白,那么甲不坦白的收益是-2坦白的收益是-1,他会选择坦白;如果乙选择坦白,那么甲选择不坦白收入是-12,坦白的收益是-10,他也会选择坦白,因此,无论乙选择哪种策略,甲的策略都是坦白。同理,乙的最佳策略也是坦白,这里坦白是优势策略。(坦白,坦白)是优势策略均衡。

该模型可解释寡头之间价格战(及卡特尔的不稳定),寡头之间广告战及美苏核竞赛。

该模型给我们以下启示:在多人决策里,个人理性不一定导致集体理性;承诺的重要性。

二、纳什均衡

一)纳什均衡

上面博弈里,参与者都有优势策略,因而不难找到均衡。下面我们考察的博弈里没有一个参与者享有优势策略。

 

    

 808

                   民用        军工

101

 

 

 

        5

6

        

      

          7

5

上述报酬矩陈中,我们再也找不到优势均衡了,那么,有没有其它均衡解呢?

在(军工,民用)这一策略下,101厂不会改变其策略,只要其对手不改变策略。同样,808厂也不会改变其策略,只要对手不改变策略。而另一对策(军工,军工)情况却不同,在(军工,军工)对策下,如果101厂不改变策略,808厂就要改变策略,反之亦然。所以,(军工,民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稳定状态,我们把这一状态称为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其策略,如果其它参与者都不改变策略的话。任何优势策略均衡也必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优势策略均衡。

上面的博弈里,有两个纳什均衡(78)及(89)。一局博弈若有多个均衡,就很难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博弈论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上例中(89)均衡帕累托就于(78)均衡。这时每一方都知道对方想要的均衡是(89),博弈的结局就容易预料了。但要是多个均衡里并没有帕果托累优的均衡,那问题就棘手了。

二)性别战和制式博弈

文本框: 妻子

 

         丈夫                   企业2

 

       文艺  足球              A    B

文本框: 企业

  

文艺

 

足球

21

00

       

    1

A

 

B

21

00

00

13

00

13

最终采用何种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谈判能力。

有的博弈不存在上面定义的纳什均衡,这多见于体育、战争等。随机策略。

三、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

一)重复博弈

在无限次重复的博弈中,厂商获胜的策略是“以牙还牙”,这将会导致相互合作的结局。

我国一些厂商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往往一厢情愿地以为降价就能获得更大利润,完全不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是一种不够成熟的表现。

二)序列博弈

                        厂商B

                    进入      不进入

A

 进入

 

不进入

 -20 -20

 50 0

  0  50

  0 0

厂商面对上述博弈的报酬矩阵时,先行者优势就是厂商成功的关键。一家厂商一旦进入市场,第二家就只能选择不进入的策略。沃尔马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其采取了成功的市场进入策略。大多数经营者认为大型折扣店无法在10万人以下城镇上经营并获得利润。但山姆·华尔顿不相信,到1970年就开了30家“小镇上的折扣店”,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70年代中期,其它连锁店经营者认识到这一点时,沃尔巴已占领了大量的市场。

四、威胁与承诺

一)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

阻止市场进入的博弈

                      

                    商战      默许

潜在

 进入

 

 

 

不进入

 -200600

9001100

  03000

  03000

上述博弈的最可能结局是(进入,默许),对垄断者来说,“默许”是一个优势策略,但对潜在进入者来说,却没有优势策略,因而这不是一个优势策略均衡,而是一个纳什均衡。

垄断者不愿看到上述结局,就会试图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一种可能的策略是对潜在进入者进行威胁:“如果你进入市场,我将采取商战的策略”。但面对上表的报酬矩阵情况,垄断者的威胁是不可信的,这被称为空头威胁。

二)承诺与可信性

承诺,是指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成为一种令人可信的威胁。只有当对局者采取了某种行动,而且这种行动需要较高的成本,对局者在不实行这种威胁会遭到更大损失的时候,才会使威胁变得可信。

垄断者阻止进入的一种重要承诺就是通过投资来形成一部分剩余生产能力。这部分生产能力在没有其他厂商进入市场时是多余的,但在进入发生时则成为其低价竞争的有力武器,假定垄断者需要投资800万来实行这个承诺,这一投资将改变博弈的报酬矩阵。

实际承诺后的阻止市场进入博弈

                       

                    商战      默许

潜在

进入

 

 

 

不进入

-200600

900300

02200

02200

在实施了承诺行动之后,垄断者的优势策略是商战,显然,垄断者采取的承诺行动将有效阻止进入。而且,尽管垄断者投资了800万,导致利润减少,但与(进入,默许)的结局相比,付出这一代价是值得的。

可信的承诺确实能够阻止市场的进入,但承诺同时也给厂商自身的行为带来一定的限制。这种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做法被称为厂商的“策略性行动”。“背水一战”,IBM刚上市新型号电脑宣布了二、三年以后的很低的价格,请进行分析。

五、两种相关的策略

一)“保证最低价格”的政策

在西方,你到某些商店购买家电产品时,会发现商店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顾客在该店购买某商品一个月内,如发现其他店以更低价格出售同样的产品,本店将退还差价,并补偿差额10%。它无疑是厂商之间竞争的一种手段。假设A厂商推行保证最低价格条款,对竞争商店 B而言,他的最优定价策略就是商店A制定同样的价格。这时,保证最低价格是商店之间形成默契的有效手段。保证最低价格条款是一种承诺,由于法律的限制,商店在向消费者公布了这一条款之后是不能实行的,因此这是绝对可信的。这一承诺隐含着商店A向商店B发出的不要降价竞争的威胁,并使这种威胁产生其预期的效果。

二)研究与开发策略

在美国一次性尿布市场中,有两家厂商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宝洁公司约占50%60%,金伯利—克拉克公司约占30%。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可达约40亿美元,但其他公司仍很难进入。在这个市场中,竞争的主要方面在于一次性尿布的生产成本,而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靠不断地进行研发。下表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研发竞争的报酬矩阵。

                     金伯利—克拉克

宝洁

 

 

无研发

20001000

4000-1000

-10003000

30002000

这个博弈将达成一个优势策略均衡,即(研发,研发),这两家公司都只能赚取较少的利润。这又是一个“囚犯的困境”。但在这样的一个博弈中,即使是重复博弈,也很难达成相关合作的结果。关键在于,通过研发活动来取得成本方面的优势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如果期一家公司不在研发方面投入资金,等到他发现自己被对方欺骗才开始其研发活动来实施“以牙还牙”的策略就太晚了。实际上,大量的研发投入也成为这个市场进入壁垒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六节  定价实践

一、差别定价法

一)差别定价的含义和条件

差别定价的实质是对同一种产品,针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时间或者是不同的销售数量,采取不同的价格,并且这些不同的价格并非因为成本的不同而造成的。

实行差别定价需要以下三个条件:1)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垄断能力。2)企业必须能有效地分割市场。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是MR=MC

二)一级和二级差别定价

三)三级差别定价

是指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所售出的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同。

MR1=MR2=MC    Q=Q1+Q2

MR1=P11-  MR2=P21-

MR1=MR2

如果e1=e2,则P1=P2

e1e2,P1P2

如果e1e2,P1P2

∴需求价格弹性的市场产品价格较低。

三、成本加成定价法: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步骤  P=AC1+η)

二)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该方法所需的数据较少,方法简单易用,多用于平均成本变动不大的产品;

P=MC

如果η=,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2、缺点:成本加成法依据的是会计成本,而实际价格决策应当考虑机会成本。

五、增量分析定价法

增量分析定价法,就是通过计算由价格决策引起的利润增量来判断定价方案的效果。利润增量为正值,说明方案可以接受;利润方案为负值,方案就不可以接受。

增量分析定价法最适合于在短期经营条件下,尚有剩余生产能力的企业,因为这时管理费用和固定成本已经摊派,新增的变动成本不大。

运用增量分析法,要注意以下两点:1、决策引起的利润增量应当是指决策引起的各种效果的总和。2、在计算利润增量时,不仅要考虑短期效果,也要考虑长期效果。

六、其他定价方法

一)两部价格制度

美国有“价格协会”等消费者交纳一定费用入会后,可用低于市价的价格任意购买商品;电信服务月租与使用费等。消费者在任何交易中一般总能得到一定的消费者剩余。两部价格中的固定费用就是企图从消费者那里索取这一剩余,把它转变为企来的利润两次收费的一般原理是:1)要价等于平均成本;2)收取一笔小于或等于消费者剩余的固不定期费用。

二)整卖

几小罐饮料包装在一起卖。

运用整卖策略的原则是:1)确定好每包的数量,这个数量应该是平均成本与需求曲线相交所决定的数量;2)定好整卖的价格,这个价格应等于或略低于总成本加上全部消费者剩余。

三)搭配销售

垄断厂商可把几种商品组合在一起,按一个价格出售,搭配可以提高垄断者的利润,消费者对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以同一价格购买同一商品,消费者的剩余会各不相同,在一定编好关系下,搭配可以使厂商从顾客那里索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四)互补或定价

互补式定价是将一种产品的价格有意压低,以招揽顾客;而将另一产品价格抬高,以弥补低价出售所造成的损失。

五)新产品定价。

六)声望定价

案例1:客源不足的航空公司如何维持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维拉女士是某航空公司的股东,她坐本公司的飞机时发现120个座的机舱内也就40人左右。这一时期,她碰到了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对公司前途非常忧虑,于是,她去请教一位经济学家朋友杰里米是否把该公司股票售出。

 

 

案例2:大型养鸡厂为什么赔钱

——完全竞争市场

为了实现“市长保证菜蓝子”的诺言,许多大城市都由政府投资修建了大型养鸡厂,结果这些大型养鸡厂在市场上反而竞争不过农民养鸡专用户或老太太,往往赔钱者多。为什么大反而不如小呢?

 

 

案例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什么畅销

——产品差别与垄断竞争

在美国,经济学教科书多如牛毛。在我国,翻译的或国内学者编写的同类教科书也相当多。然而,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曼昆推出《经济学原理》之后在美国初次印刷发行即达20万册,1999年该书中文版问世后不到半年内也销售了8万册。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学教科书市场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为什么能一枝独秀,而其他同类教科书也有自己的市场?解开这个迷的关键是经济学教科书市场的结构特征。

 

案例4:事事非非话微软

——垄断的利弊

  1998年5月,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公布了长达207页的事实认定书,认为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中存在着垄断,微软面临着被解体的危险。微软是否应该被解体人们也众说纷纭。

围绕微软的这场争论实际上是美国这100多年来围绕垄断问题所发生的争论的继续。但对垄断的利弊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在历史上美国政府曾解散过被作为垄断的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近年来,又促成过波音与麦道成为垄断的合并。垄断到底是好是坏,真令人是否莫辩。

 

案例5民航机票的价格歧视

国外民航业常用的一种定价方式是歧视价格。歧视价格是对同一物品或劳物在同一时间里向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对周六在所到达城市住一晚的乘客收折扣价,对周六不在所到达城市住的乘客收全价。这种对同一航班(服务完全相同)收取两种不同价格的做法就是运用了歧视价格的定价方法。

歧视价格得以实行在于消费者分为不同的集团,不同集团的消费者对同一物品或劳物的需求弹性不同。以民航服务而言,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个集团:公务出差者和私人旅游者。前着需求缺乏弹性,因为公务有时间性,且由公费支出,出差者只考虑时间的合适性,很少考虑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对这部分人坐飞机的需求量影响很小。后者需求富有弹性,旅游者时间要求不严格,但由私人支出,要更多考虑价格因素,价格变动对这部分人坐飞机的需求量影响很大。

如果民航公司不实行打折,私人旅游者难以增加,但如果实行都打折,本来不打折需求量也不会减少的公务出差者也沾了光,民航公司又是一种损失。于是就对这两了两类乘客实行歧视价格。

但如果民航公司简单地列出两种价格,恐怕没有一个公务出差者愿意出高价,公司以这两种价格售票时,乘客都会以旅游者自称。所以,实施歧视价格的关键是要能用一种客观标准区分这两类乘客。

第六章  投资与风险

第一节  投资决策

 

一、投资决策概述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企业进行中长期行为决策的目标。

    二)投资与投资方案

投资是一项预期能在未来带来净收益的支出。

生产经营性投资包括以下四方面:重置投资;更新投资;营销投资;科研和人力资源投资。

投资项目只是企业的投资方向,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的依据是投资方案,其中包含了投资项目的各种信息,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是投资方案需要反映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这两个指标是进行任何企业决策都必须具备的基本依据。在投资方案中,一般用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表示投资项目的收益和成本。

三)投资决策概述

投资决策又称资本预算决策,投资决策用于对企业的投资方案进行取舍,以达到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的目标。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虽然目标由利润最大变为市场价值最大,但最优化技术告诉我们,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仍应遵循MR=MC原则,使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成本。但要计算投资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实际上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方法是对每个投资方案进行评估,在资金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一部分投资方案,使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值。

二、投资决策方法

一)净现值法

NPV0,方案可行;NPV0方案不可行。

特点:①净现值法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

      ②贴现率的设定是决定一项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环节,而贴现率又是由投资所需的资金成本决定的。

二)盈利指数法

          

PI1投资可行;PI1投资不可行。

三)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投资收益现值等于投资成本现值的投资收益折扣率。简单说,就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用IRR表示,IRR可由下式求出

          

如果IRRio(基准贴现率),投资可行;

     IRRio投资不可行。

净现值法,盈利指数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对单项投资方案的评估结果是完全等价的。为计算简便,可选净现值法。但净现值法和盈利指数法都没有揭示投资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收益率。而内部收益率法可以计算出投资的收益率,弥补了净现值法和盈利指数法的缺陷。

四)投资决策方法在评估多项投资方案中的应用

当多项投资方案互斥时,使用净现值法能更为有效地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价值型指标)。如果投资方案是相互独立的,可用盈利指数法对投资方案进行选择,因为盈利指数法着重考察投资方案的投资效率(效率型指标)、内部收益法(效率型指标)在评估多项投资方案时的作用与盈利指数法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用内部收益率法评估多项投资方案时,不必事先选择贴现率,根据IRR就可排定相互独立的投资方案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而盈利指数法则城要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贴现率的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而贴现率是由投资所需的资金成本决定的。

三、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概述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有费。

资金成本率是企业资金占用费与实际筹集资金的比率,         

 

    二)借款成本

借款成本是指使用借款方式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它包括借款利息和筹资费。由于借款利息计入税前成本可起到抵税作用,因此借款成本计算公式为:

r1为借款利率,f1为借款筹资费用率。

三)债券成本

债券成本是指使用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资金成本,主要包括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借款利息相同,应以税后债务成本为依据。

四)股票成本

股票成本属于权益资金成本。权益资金成本同样也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权益资金的资金占用费是向股东分配的红利,它是用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支付的,因此不能抵减所得税。在红利评估模型中,股票的市场价格由下式决定:

       

Dt表示每股第t年的红利,Re表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

如果每年的红利是固定的,有D=Dt,上式可简化为

如果每年的红利以是g的速度递增的话

       

如果发行股票筹资费用不为零的话,股票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五)保留盈余成本

利用保留盈余的资金成本即为保留盈余的机会成本。

六)综合资金成本

           

 

 

 

 

第二节  风险分析与企业决策

 

一、风险分析

    一)风险

风险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事件未来的变化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测量的。企业日常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经营风险、投资风险、财产风险。

二)风险的度量

为了度量风险的大小,我们有必要引进几个统计概念、概率、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叫做这个结果出现的概率。教材表13.3给出了销售量的概率分布。销售量的概率分布给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但管理者需要知道更具体的信息,即平均说来广告使销售量增加多少?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引进了期望值概念。

期望值也叫平均值,是可能出现的事件的取值与其出现概率的乘积之和。期望值实际上是一个加权平均数,权数就是概率。

            

在表13.3中,做广告增加销售量的期望值是10.8万瓶,即平均说来,做广告会使销售量增加10.8万瓶。但是,这并不是说销售量一定会增加10.8万瓶,企业还是要承担风险的,人们通常用标准差和变异差数来测定风险的大小。

每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的概率乘以这个结果与其期望值之差的平方和为方差,而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在事件期望值比较接近时,标准差可以较好地衡量事件的风险程度,而当事件期望值存在较大差异时,变异系数()可以衡量事件的相对风险程度。

但是,以上这些标准并不能解决面临风险时的所有问题,实际上有些事件的期望值小而风险也小;有些事件则是期望值大而风险也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下面将从效用函数入手,讨论决策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方法。

二、风险条件下的效用函数以及企业决策

一)风险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人们对不确定情况下的收入或消费应当有一种偏好顺序,如何来排列这种偏好顺序呢?可用预期效用的大小来排列。所谓预期效用,指的是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如果事件Xi的效用为UXi),而事件Xi发生的概率为Pi的话,预期效用引入预期效用的意义在于可以使用令预期效用极在化的方法来分析在风险条件下的消费者或是决策者的行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人们分成为风险回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这三种类型,但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有时力图避险,有时冒险,有时对风险无所谓。货币投入量是决定人们对风险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愿望冒小险,避大险。我们可以用效用函数曲线来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假定消费者现拥有财产M0,如果他面临一种彩票,若不中奖,财产降为M1,若中奖,财富上升为M2,他宁愿购买彩票,因为购买彩票费用并不高,表现为图中M1M0之间差距很小,但万一中奖,消费者可一夜暴富至M2,于是消费者觉得不妨一试。但如果消费者面临的某一不确定事件(如火灾)会给财产带来潜在的巨大威胁,如果这一事件没有发生,他的财产可继续维持在现有水平M0,但若不测事件发生了,财产会突降至M3,此时,他宁愿保险,以防万一。因此,同一消费者可能会同时作了偏好风险(买彩票)和规避风险(买保险)的举动。 

二)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企业决策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是避险的,针对这一特点,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新产品价格,用样品试用。

2、做广告、有奖销售。

3、加入连锁店。

4、提供保险

三)企业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企业决策

一般而言,新企业需要风险偏好型的决策者,而步入成熟期的企业需要风险回避型的决策者。注意,并非风险回避者就一定会选择风险较小的事件而风险偏好者就会选择风险较大的事件。决策的依据始终是比较预期效用的大小。一般来说,就企业需要风险偏好型决策者,步入成熟期的企业需要风险回避型决策者。

三、风险条件下的投资决策

一)风险条件下的投资决策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风险条件下投资方案中的现金流出量是比较固定的,我们把它设定为一个常数OF

             

    风险条件下投资方案中的现金流入量受风险影响较大,我们用每期资金的期望流入量来反映风险条件下现金流入量的平均值。

    其中EIt)表示第t期资金的期望流入量;Iti表示第t期中第i种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入量;Pti表示出现在第t期中出现资金流入量Iti的概率。

    1、净现值法,经风险调整后的净现值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it为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

其中Xt表示第t期的风险调整系数;i表示无风险时的贴现率。NPV0,方案可行,NPV0不可行。

2、盈利指数法,经风险调整后的肥利指数可用下式表示:

     

PI1,方案可行。

3、内部收益率法,经风险调整后的内部收益率可由下式求出

其中RPt表示第t期的风险溢价,如果风险调整后的IRR大于无风险的贴现率,说明投资方案可行。

二)风险条件下的资金成本

Rb=Rf+Rr

Rb为债年利息,Rf为相同期限的国债年利息,Rr表示补偿风险的利息。

          Ke=Ko+(km-ko)β

Ke为股票成本,Ko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km为股市的平均收益率,β表示企业股票的贝塔系数。

 

 

 

 

 

 

第七章  政府、市场与企业

 

第一节  市场失灵的种类和原因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科勒将市场失灵问题概括为三类:即无效率、不公平和经济周期。其中无效率是指由于垄断、公共物品、外部影响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价格故障,它也被称为狭义的市场失灵。

二、外部性

现实经济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他却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或者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好处,但他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外部性现象,由于外部性现象扭曲了人们实际的成本和收益,所以经济行为人的最优决策结果往往会偏离了社会最优状况,从而造成效率上的损失,外部性现象的存在,一直是政府对经济实施干预的重要理由。

三、公共物品

人们所消费的物品可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即某人已消费后别人就无法消费和只有付费才能消费。

我们通常将不具备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例如道路、电视等,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如果某公共物品同时还具备非排他性,则称之为纯公共物品如国防、灯塔等,公共物品本质上是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提供这类物品,往往这类物品不能被提供出来或不能被提供到最优数量,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三、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的对象或内容的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其中一方掌握着比另一方更充分的信息。

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得有些对交易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无法达成,还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往往通过有关法律来保证有关交易信息的提供。

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定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

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市场而另一方受损,那么倾向于与对方签定协议进行交易。

四、垄断

垄断是市场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垄断的形成又会限制市场上的竞争。无论是从效率角度还是从福利分配角度看,垄断都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所以经济学中把垄断也视为一种市场失灵的结果,反垄断因此也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一条理由。

五、经济周期

六、收入分配不均

 

第二节  政府干预与企业行为

 

一、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

一)企业合并

如果具有生产外部性的企业与受外部性影响的企业进行合并,是原先的外部性对于新成立的企业来说就内部化了。这种合并可能是企业间的自愿交易,也可能是产生于政府干预。

在实践中合并企业并非易事,何况有些外部性是发生在企业与居民或居民与居民之间。

二)皮古税

由于外部性产生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向制造外部性的企业征税(或补贴)使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吻合,从而使企业的决策对社会而言最优。

皮古分析的一个结论是:在发生外部性问题时,政府应进行干预,但政府干预的目标不是要完全地消除产生外部性的行为,而是将产生外部性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对社会而言最优的水平上。

皮古税的税额是根据社会成本来确定的,而社会成本通常难以精确地了解,这构成了皮古税一个重要的缺陷。

三)采用明确产权的办法

科斯认为,之所以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关键在于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只要从法律上规定了外部性问题中双方的权利,那么双方会通过自主的交易重新调整最初的权利安排,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帕果托最优,于是也就不存在外部性了。这一观点也被称为“科期定理”。

科斯定理对皮古税的方法和结论进行了反驳科斯定理大大削弱了政府在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认为政府不应对制造外部性的一方征税,政府应该使权利得到清楚界定。

只有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下,科斯定理的结论才能成立,如不存在交易费用等。

二、反垄断政策

一)价格管制(征税)

平均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

二)反垄断法

三)有效竞争政策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地的悲伤”

公共物品的供给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搭便车”的难题,筹集资金来保证公共物品的生产。

一)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

二)由私人来提供公共物品。

四、促进市场信息传递的措施

在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时,保险公司可采用风险分享的方法,即保险公司不对投保人实行金额保险。

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时,优质产品的提供者可采取“信号显示”的方法,中介机构。

在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时,政府应干预,一方面建立法规,另一方面加大打击。

五、增进公平效率的措施

六、保持稳定的政策

 

 

第八章  产权理论和国企改革

 

第一节  产权理论

 

一、产权理论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权能的总和。产权可以分解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所有权是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它是由法律规定的所有者对财产最高的、排他的独占权。产权的其他权能是以所有权为基础派生出来的。产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由一个或多个主体承担。

二、产权的界定和实施

一)产权的界定

为了使不同立体之间的权利交换得以顺利进行,必须对所交换的权利加以界定。一个社会用于界定产权的规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法律、社会习俗以及在法律和习俗基础之上由交易双方所签订的合同。

现实中的任何一项交易,几乎都包含着许多方面的权利内容,要完全界定清楚交易双方的权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产权界定方面成本收益的比较决定了我们应该花多少时间去谈判,应该把一份合同签订到多么详细的程度才算合适。

二)产权的实施

要保证交易得以顺利进行,仅仅对产权进行界定还不够,不必须保证所界定的产权能够得以实施。产权的实施是指对某一份资产的某一项权利可以排他性地实现。现实中产权的实施常常由国家来执行。

三、产权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一个社会中的成员进行什么样的交易才能有利可图,这取决于这个社会中产权界定和实施的状况。因为产权制度规定了人们在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影响到人们经济行为的报酬和成本。因此,产权制度也就给定了一个社会中最基本的激励结构。在企业管理中,当产权界定清晰,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所拥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比较明确,也就能最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收益。反之,如果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则企业中人们的权利和责任就比较模糊,不利于企业效率的发挥。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产权清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私有产权是最有利于经济效率的产权安排。私有产权是界定最清晰的产权制度。

 

第二节  中国国企改革

 

一、委托一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改革思路(参见张维迎P139

三、国企改革中的市场建议思路  P330

 

[案例1]

汽车保险的双赢

 

在许多国家,汽车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但使汽车保险成功的还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它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提供了一种双赢的活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人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一旦遇到车祸损失是巨大的。投保人进行保险可以在遇到车祸时得到赔偿。对于厌恶风险的人来说,用一笔保险费避免可能的损失是有利的。对保险公司来说,整个社会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保险公司集中每个投保人的保费,并支付给发生车祸的人。这就是分摊风险的作用。投保人以少量投保费换得保险是有利的。保险公司根据车祸概率收取保费在赔偿和弥补成本之后还有利润,也是有利的。这就是汽一保险的双赢。

但在现实中这种双赢会受到不完全信息的破坏。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投保人的开车技术、习惯、车祸概率是私人信息,保险公司难以了解。这种情况下,如果保险自由而且保费一样,那么,来投保的都是事故概率大的人,车祸概率小的人不会投保。这时投保人的车祸概率就远远大于社会平均的0.1。这时保险公司就难以经营了。即使提高保费也无济于事,因为保费越高,投保人的车祸概率越大,车祸概率小的人越不投保。

解决保险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实行强制保险。所有有车的人都保险,车祸概率就为社会平均数了。因此,汽车保险具有强制性的原因在于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另一个方法是保险公司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保险。例如,对初开车者和有事故记录者收高费,而对长期无事故者收取低保费。但实际上许多保险公司也是根据驾龄和事故记录收取保费的。

当然,保险公司的经营也不仅仅只从赔偿和经营费用之外的保费中获利。它们还把保费用于进行投资,例如,购买共同基金、股票、债券,甚至投资于企业、房地产等。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资本运营。从这种意义上说,保险公司不仅仅分摊风险,而且也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案例2]

二手汽车市场

 

在二手汽车市场上,卖者对车况了如指掌,这就是卖者拥的的私人信息。买者则对二手汽车的质量并不了解。换言之,在二手汽车市场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卖者可以利用买者缺乏信息而把非常破旧的二手汽车经过装饰作为好的二手汽车卖出去。这就是说,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可以以损缺乏信息的一方为代价而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被称为道德风险。

买者尽管不了解每一辆二手汽车的具体情况,但他们知道这种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道德风险的存在。他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把每一辆二手汽车都作为最破旧的车,只愿出最低的价格买二手汽车。在价格如此低时,略好一点二手汽车的车主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车拿到市场上卖,二手汽车市场上只有破烂不堪的汽车。这种情况被称为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困扰着二手汽车市场,但二手汽车市场的火爆场面说明市场已经找到一种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机制。

这种机制就是由中间商对二手汽车进行鉴定,并给各种质量不同的二手汽车“作记号”。

获得信息要付出成本,也会有益。买者不会为购买一辆二手汽车而学习汽车鉴定的知识,因为这样作的成本肯定大于收益,是非理性行为。中间商就不同了。他们学习汽车鉴定知识不是为一辆二手汽车作鉴定,而是为许多辆二手汽车作鉴定,这样就实现了规模经济。

中间商的出现是市场机制的产物。市场机制还保证了中间商的数量与质量。

新古曲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完全以信息为前提的。因此,有些经济学家以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否认新古典经济学。阿克洛夫证明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仍然是有效的。无须外力干预,市场机制本身会自发产生出克服信息不对称性的方法。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活动所在,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生命力的证明。

 

 

[案例3]

买卖排污权的合理性

  ——外部性的消除

 

像环境污染这种负外部性肯定应该受到限制或消除,但美国有些地方政府却允许企业之间买卖排污权,而且还得到称赞。1992年,设在美国加州多伦斯的美孚炼油厂从加州南门以300万美元购买了每天可排放900磅有毒瓦斯气的权力。美孚排放瓦斯气的污染行为合法化了,但加州环保部门批准了这次交易,环保主义者没的抗议反对。经济学家还反它称为治理污染的一个进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些企业的生产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这被称为负外部性,会带来社会成本。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但既然要生产要发展经济就难免有污染,要完全消灭污染是不可能的。各国所追求的是把污染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在治理污染上也要讲究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治污效果,或者说减少治污的成本。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消除外部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用于治污的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对污染征收税收,这种税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故称为庇古税。这种税收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有污染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价格,以减少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量,从而减少生产和污染。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用这种税收收入去治理污染。庇古税使生产者自己承担了治理污染的成本,把社会成本私人化了。另一类是管制,即对企业排放的污染量实行强制性限制,规定排污的最高量,超过这一规定给予重罚,迫使企业自己治理污染。

这些政策对治理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社会也为此而付出了代价。能不能有一种办法获得同样的治污成果,但又能减少成本呢?买卖排污权就是这们一部低成本治理污染的方法。

假设有一个钢铁厂和一个造纸厂排出同样有害的东西。政府规定每个厂每年的排污量为300吨,违反这一规定要重罚。如果这两个厂要求进行一笔交易:钢铁厂以500万元购买造纸厂的100吨排污权。这样,钢铁厂每年可排污400吨,造纸厂每年可排污200吨。这两个厂排污总量没变,对环境的影响也没变。那么,允许这种排污权的买卖会有什么影响呢?

这两个厂愿意进行交易,说明双方都能从这种交易中获得好处。其原因在于各个厂减少污染的成本不一样。假设钢铁厂由于生产技术特点,减少污染成本甚高,例如,减少100吨污染需要600万元。造纸厂减少污染成本低,减少100吨污染仅需400万元。当双方以500万元100吨污染权成交时,对钢铁厂而言,多排100吨污染物,节省了600万元,以500万元购买100吨排污权增加收益100万元。对造纸厂而言,少排100吨污染物增加支出400万元,以500万元出卖100吨排污权,也增加收益100万元。

从社会的角度看,重要的是控制污染总量,这个量在企业之间如何分配是无关紧要的。当政府确定排污总量之后让各企业按市场原则进行交易就是按市场机制来进行配置。市场机制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无论最初的污染总量在企业之间如何配置,只要存在排污权自由交易的市场,最后的配置一定是最有效率的。在我们以上的例子中,两个厂的交易共有200万元的收益,等于减少了排污成本200万元,这当然小于不允许交易时的情况。

允许企业交易排污权和庇古税或管制方法的效果是相同的,都是把外部性同在化,强制企业自己解决污染问题,即企业排污要付出成本,这就把社会成本私人化。

允许企业交易排污权不仅减少了企业为排污所付出的成本,而且也减少了政府用于减少污染的支出。在征收庇古税和实行管制时,政府要支出大量管理费用,例如确定应征的税率,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机构等等。而在允许企业交易排污权时,政府可以确定一个排污总量,然后发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就是排污权)。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这种污染许可证。也可以由政府任意地把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分配给企业,然后由企业之间进行自由交易。在用这种方法治理污染时政府的支出少多了。

美孚炼油厂从其他企业购买了这种污染许可证,尽管它的排污量增加了,但另一个企业排污量减少了,这个地区总排污量不变,环保主义者自然不会反对。在经济学家看来,两个企业都从这种交易中获益,排污成本减少了,当然是好事,值得称赞。这样的好事,环保部门哪会不批准呢?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也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