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禅寺始建于唐朝,占地约170亩,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距今有1130余年历史,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西禅寺在建寺之初就遍植荔枝,清代周莲撰写的一幅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就镌刻在西禅寺大门的坊柱上。另据《西禅小记》中记载,西禅寺“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且自明朝开始,寺僧每年均举办荔枝会,邀请地方人士参加,寺里还拿出保存的古今字画,请人赏析。每年盛夏蝉声高鸣荔枝红熟之际,福州文人雅士就应邀莅寺,开园采摘品尝荔枝。或击钵擘笺斗韵,或挥毫书画,堪称盛事,留下了许多轶事与诗词,成为了福州一大传统民俗文化。
蔡襄曾经这样称赞西禅寺的荔枝:“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1981年,时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首次到西禅寺访问,留下了“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引向庭前看荔枝”的千古名句。在文革中,西禅寺不可避免地遭到浩劫。现存的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十几年前,为了保证这株宋荔的正常生命代谢,一位名叫品性的法师为它牵引水管,确保其从树根到树端都有充足的供水。在寺内僧人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逢春,重新开花结果了。几经嫁接和移植,如今的西禅寺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禅地文化氛围,在国内都小有名气。据报道,西禅寺宋荔和它的“子孙”每年能产1万公斤荔枝。今特辑一组宋荔新姿图片,以飨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