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华人华侨是朝鲜半岛上人口的一个重要族群。海外华人数千万,邻近中国的日本、菲律宾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朝鲜和韩国却很少有华人华侨。韩国被人喻为“世界上唯一华人无法发展的国家”。由于韩国处处限制华人的经济发展,当地华人华侨人口从1970年的12万降低到2004年的2万3千人。
朝鲜半岛不少家族的祖先都是源自中原,因为战乱原因而来。清朝末年,许多中国人从山东半岛乘船过黄海,登陆仁川、釜山和当时的汉城,大都经营农业、饮食业和建筑业。
1910年朝鲜半岛日治时代时,韩国华人中不乏企业家及富商。日本人一方面要利用华人资源,一方面又防止华人壮大,当时有规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雇用华人不得超过总工人人数的三分之一。
如果说日本侵略中国在一个最小地方发生却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就属1931年7月初发生在现在德惠境内的导致中日朝三国关系恶化的万宝山事件,震动东亚,响彻世界。可以说,任何一部抗战史或中日史,乃至中朝史和中韩史,绝对离不开万宝山事件。
当时,日本指使汉奸郝永德在万宝山非法租地,后又转租给朝鲜人,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日方加派大批警察携带枪炮至万宝山一带布防,遍布地雷,挖掘战壕,禁止中国人在5里之内通行。全国声援万宝山农民的正义斗争,朝鲜却掀起排华浪潮,上百名华侨被杀,华人于是纷纷逃离朝鲜半岛。
在伪满时期,日本人是一等国民,朝鲜人是二等国民,中国人是最下等
的。朝鲜人把持了军队副官、翻译等职务,并大量充任警察镇压中国人,被东北老百姓叫做“二鬼子”。二战结束后,在东北少数日本人、朝鲜人,尤其是大城市中的,被群众报复,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朝鲜人的反华情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不少华侨数十年积累起来的家业毁于战火,很多人移民到台湾、香港等地。1954年,“韩华”人数降至2.2万。
朝鲜战争后,韩国历届政府实行排斥外侨的政策。1961年7月3日
到1979年10月26日
的前韩国总统朴正熙就大力实行“不欢迎华侨政策”。韩国严格实行父系血统主义国籍法。韩国男性与华侨女性结婚,所生子女可获得韩国国籍;反之,华侨男性与韩国女性结婚,所生子女为“中国国籍”。外国人入籍必须要有相当财产或高等学历,还得有政府高官推荐,这对一般华侨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没有韩国国籍,“韩华”不能从事很多职业,难以得到永久居留权,韩国法律限制华侨购房置业。而近年来,朝鲜难民问题经常导致韩国国内发生反华,五星红旗也被烧毁过。朝鲜韩国两国都废除了汉字的官方地位,改用表音文字,割断了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联系。而且由于东北朝鲜族的存在,两国民间都主张对中国东北拥有主权,东北的高句丽王国时期的历史遗迹成为了政治工具。种种原因,导致了朝鲜报道华人华侨急剧减少。
朝鲜半岛原本华侨有十万多人,而后节节下滑,大部分移民到美国、加拿大,一部分到台湾,留在韩国的,除了已有相当经济成就者外,生活都不是很好。90%以上的韩国中国人至今未加入韩国籍,仍然保持华侨身份,99%持台湾“护照”。据韩国法务部出入境管理事务所统计,截至2004年6月,韩国华侨华人23000多人,其中华侨占90%以上。
随着韩国积极开发中国市场,有不少华侨受惠,有些担任导游或翻译。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相信在韩国和朝鲜的华人华侨会越来越多。
内容节选自新书《日本行,中国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