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漫步北京街头,你很可能看到市政府张贴的大幅宣传广告,劝诫市民要“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创新是中国最新的流行词。由于政府想让中国到2020年时成为技术强国、到2 0 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成为全球领袖,创新的势头一直在增强。政府认识到,长期繁荣并不是来自仅仅生产现有的设计,而是来自原创的知识产权。
中国的创新跟西方的模式不完全一样,后者致力于拿出全新的发明,比如互联网或苹果的iPhone手机。佐治亚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说,中国则致力于逐步改进现有技术,主要是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这些研究人员参观和评估了数十家中国公司,并在2011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红桃皇后的奔跑》。
中国的策略效果显著,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发明新产品其实不是最直接地通往广泛经济增长的途径。
研究者丹·布雷兹尼茨对《纽约时报》说:“新技术和产品在世界其他地方诞生和上市后不久,中国公司能够极其高效地拿出这些技术和产品的新版本,这么做往往更加简单、便宜,效率也更高。”这些进步正在帮助华为和联想等中国技术公司跃居全球主导地位。
为中国的创新提供动力的是教育水平的迅速提升和研发领域的重金投入。
西方跨国企业利用中国日益增多的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研发,这部分支出占据中国研发支出的大约30%。
2010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四。英国财政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去年的一项报告称,如果根据当前趋势进行线性预测,到2015年时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可能全球第一。
不过,有些观察家认为,中国的政治和教育体制以及儒家文化(他们说,儒家文化认为模仿是给原创者“面子”)并不鼓励创造性。中央政府对中国技术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感到焦虑,这表明个中利害关系极其重大,中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有关中国创新的辩论很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中国大型企业在个人电脑和大型家用电器等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继续增加,西方大企业也继续在中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全球办事处———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创新努力肯定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