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神奇的水 |
科目:科学 |
教学对象:302 |
课时:1课时 |
执教者: |
单位: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我执教的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毛细现象。第二部分:发现水的表面张力。最后为拓展活动:“让瓶盖停在水的中间。”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和应用。
|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
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个性差别大:本班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特爱科学课,课外知识挺丰富的,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失去自信。
2、自控力不强:
本班学生均来自农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实验课上,要多次强调纪律,多次的探究交流变成聊天。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
六、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离不开水,也观察了水。不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水的神奇之处。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 |
学生观察实验 |
实验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实验: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
2.扩展思维:
(1)提问学生,除了纸巾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能是水自
动向上升?
(2)“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学生提问题,老师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一下。”
(4)师生小结:水的毛细现象——科学家把水沿着物体上的缝隙(或小孔)往上爬这一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毛细现象的应用。 |
(1)、学生猜测。
(2)、学生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各组汇报,
(1)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毛巾、粉笔、布、海绵、棉花、墙壁……
(2)学生继续用其它物体实验,也发现一些物体能使水自动向上升,还有一些物体不能是水自动上升。
(3)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
让学生根据以往对水的认识,先猜猜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实验得出结果,这样的结果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惊奇,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水的特征的几个实例,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科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刚才实验,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升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就往硬币上滴水的实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正面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3.学生动手做之前,先让学生猜测。
6.学生提问题,并让学生试着解释。“硬币上的水为什么会呈弯曲状?”
7.教师告诉学生: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水的神奇之在。 |
(1)、学生预测:3滴、5滴、8滴……10滴
(2)、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
通过往满水的杯里放曲别针的实验,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水的“表面张力”的强大。让学生经历从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判断的能力,以突出重点。 |
(三)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谈话:水的表面张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继续实验。实验的内容是把曲别针放入装满水的杯中,装几枚水能溢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一个个从杯边轻轻放入,手不要碰到水。
3.先猜测,再实验,做好记录。
6.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 |
(1)学生猜测:一枚,两枚,三枚,……二十枚。
(2)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与最终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3)同学们观看视频——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的小实验,并让同学们试做实验。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 |
学生在独立自主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
把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
三、探究拓展
谈话:我们刚才研究了水能沿着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散开,(指向黑板)那么水沿着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 |
学生课后探索 |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 |
四、整理用品。
|
各小组整理实验材料 |
培养学生整理实验材料的习惯 |
五、巩固练习
一、填空
1、科学上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散开)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水的表面也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科学上把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3、潮湿的墙根是水的(
)现象。
4、小草上的露珠和荷叶上的水珠是水的(
)现象
二、你会答吗?
1、粉笔吸墨水后你有什么发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再入物体吗?放入很多回形针后。你发现什么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
各小组讨论,填写作业纸 |
通过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升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
六、总结全课
1、总结本课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水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科学上把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2、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你觉得水神奇吗?
3、教师小结: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
各小组交流、汇报 |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评选活动:在这节课中,你认为哪些小组和同学表现好呢?评出探究最好的小组
、合作最好的小组
、最善于倾听的小组
、发言最积极的小组
;探究之星
、守纪之星
、合作之星
、科学之星
。
|
八、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会 爬
四周扩散 毛细现象
会团结 相互拉着
表面张力
|
附:实验记录表
1、把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
2、一元钱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
猜测的结果 |
动手做的结果 |
水溢出前的形状 |
滴
滴
滴 |
滴 |
|
3、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装几枚水能溢出来
预测的结果 |
实验后的结果 |
试着解释其中的现象 |
枚
枚 |
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