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狮子和老鼠》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寓言;初中的语文教材,唯独在7年级上册收录了一篇《寓言四则》。因此,从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寓言的教学,篇目上呈递减趋势,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本文是一则选自课外的寓言。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形象生动,寓意鲜明。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不存在阅读障碍。借助这个文本,执教者希望在学生原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重在进行由“习惯答问”向“学会发问”的能力训练,实现创造性阅读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提问对打开思路,活跃思维的益处,为今后在学习中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
2、 把握设计问题的要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相互提问的方式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拿到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材料。你知道它的体裁吗?——对!它是一则寓言。回忆一下,你曾经学过哪些寓言?
师:你知道寓言有哪些特点吗?——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形象鲜明、说理深刻(或寓意深刻)
师:那么,寓言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理解寓意——是的,寓意通常富含哲理,具有讽喻、劝诫的效果,给人以启示。
二、明确学习目标,方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过,老师希望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探究,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 出示学习目标:我将学习用提问的方式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师:怎样提问呢?来看一下规则:
2、方法指导:
细读这则寓言,向自己提几个问题并尝试自答,说说你体会到的寓意。
3、学生示范:
师:请一位同学展示一下学习过程。
师:正是由于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向自己问“为什么”,思考了这些问题,我们领会了寓言的寓意,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读寓言、想问题、得寓意。多数同学还没有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组学习,和同伴们交流。
二、合作学习
要求:1.斟酌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让小组内同伴回答;
2.选出组内公认的好问题,说说好在哪里;
3.全班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向指定同学提问,讨论寓意。
学生可能设计出的好问题:
狮子睡着了,又猛然站起来捉住老鼠,说明了什么?(情节变化)
狮子蔑视老鼠,为什么还放了它?(形象言行、情节变化)
强大的狮子被猎人捕获,说明了什么?(情节变化)
老鼠为什么敢跳到狮子的背上?(形象言行)
老鼠最终说的那句话,说明了什么?(形象言行)
老鼠为什么能救狮子?(形象言行)
狮子和老鼠命运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情节变化)
为什么这则寓言设计的是狮子和老鼠这两个形象而不是狮子和老虎?(形象特点)
师点拨要注意:
1、引导推敲提问的角度(针对情节的,要在情节中出人意料的变化处设问;针对形象的,要紧扣表现言行、特点的关键词设问;既要能在局部设问,也要能关照故事的整体,提出涵盖面广的大问题)
2、引导揣摩问题的语言质量(简洁、清晰、准确)
师:在同学们的互问互答中,我们发现问题问得恰当,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考验我们提问的能力(对文本理解的深度)。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多角度思考寓意方面谈: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一切创新性阅读的开始。
2、学习清单:
我知道怎样用问题和同伴讨论寓意——
1.问题要直指寓意;
2.在故事情节关键处提问;
3.紧扣寓言中形象的言行、特点提问;
4.推敲问题的语言表达(简洁、清晰、准确)。
3、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反思自己原先提出的问题,对照学习清单,进行修改。
师:老师想到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每人只拥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这节课,通过互问互答的交流,同学们对这则寓言的理解越来越丰富,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清晰,有质量。真正的学习,是从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开始的;真正的合作,是在交流中产生的思想碰撞!最后,请允许我用一个问题结束今天的课:同学们,今后,你们怎样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