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一个标志性事件。李书福对此次吉利以18亿美元对沃尔沃的成功收购给予了这样的总结:“穷小子”迎娶“富家女”。吉利的掌门人在闪光灯包围圈的狂轰滥炸中做出这样的评论,无论是出于对一度被国人称为“富豪”的瑞典豪华品牌沃尔沃的敬仰,还是对中国平民品牌吉利的自谦,事实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吉沃恋”已经功德圆满,终成正果,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沃尔沃远嫁吉利。
1915年,哥德堡SKF轴承公司(沃尔沃的前身)管理层中一些思维活跃且精于语言文字的成员从拉丁语单词“Volvere(向前滚动)”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了“VOLVO”这一品牌名称,沃尔沃品牌的主要创始人阿瑟·加比利尔森随即完成了对它的正式注册。“VOLVO”象征着公司的产品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且不含有R或S等字母,让各种语言都不容易出现读音错误,简洁、充满智慧且朗朗上口。在加比利尔森在一场龙虾宴上说服好友古斯塔夫·拉尔森和自己一起以沃尔沃品牌制造瑞典的第一辆汽车后,那个经典的品牌标志也随即诞生——一个带有指向右上角的箭头的圆圈,这是铁元素的古老化学符号,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起了瑞典雄厚的钢铁工业基础,也彰显了沃尔沃产品的高度安全性。
而二战的炮火洗礼让沃尔沃的安全性更有说服力,在此期间,沃尔沃为瑞典军队生产了大量坦克。“车是由人来驾驶的。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指导原则必须是——安全。”加比利尔森说。于是,从二战后至今,沃尔沃品牌带给世人的直观印象一直是“建立于安全之上的北欧式豪华”,这也让沃尔沃“世界最安全的汽车”形象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沃尔沃首次给汽车装上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气帘、车载儿童固定座椅、头颈部保护系统、悬浮式中控台等,人命关天的汽车安全科技成为沃尔沃高歌猛进、领先全球的技术领域。
舆论普遍认为,收购沃尔沃,对于1998年才从生产摩托车转向生产轿车的浙江民营企业吉利而言,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背后折射出吉利在短时间内的跨越式发展,但在人们眼中,吉利始终无法摆脱“低端”的标签。虽然在此次收购中,李书福向世界承诺:“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但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国内仍有沃尔沃车主在爱车尾部贴上“购于吉利收购之前”字样。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总监金永生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印度塔塔集团对捷豹、路虎等品牌的收购也发生过类似情况。从理性角度看,沃尔沃的品牌形象不会受到影响,但从感性上会,就看吉利采取怎样的公关措施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两个品牌仍独立运作,沃尔沃所属集团的变更对其本身的产品品质没有任何影响。“其实更多的只是一种情感上的疙瘩,但成熟的沃尔沃品牌有其独立性,挂在哪个集团旗下已无太大影响。”金永生说。
吉利的获益清单上包括沃尔沃100%的股权、轿车商标、全部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9个系列产品、3个平台和2000多个全球销售网络等,舆论普遍认为李书福“捡了个大便宜”。但对于吉利最大的收益,金永生认为当属整车控制技术的提升,这一汽车制造业关键技术的缺失,不仅是吉利面临的问题,全体中国民族汽车品牌也都无可回避。“掌握了优秀的整车控制技术,就意味着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沃尔沃目前最值得吉利学习的,也就在于此。”金永生说,“沃尔沃的先进技术会导入至吉利的技术路径,但吉利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消化。”
与声名显赫的奔驰、宝马相比,沃尔沃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豪华汽车品牌,但其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前夫”福特的平台战略息息相关。“沃尔沃在福特的体系里发展得不好是可以预料的,福特将马自达3、福特福克斯等平民车型与高端的沃尔沃品牌共用平台(S40),这必然导致沃尔沃的困境。”金永生评论道,“福特的平台战略对福特自身是有利的,但对于沃尔沃而言则是失败的。”而此次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品牌将向何处去?“由于吉利难以消化沃尔沃的平台内技术,也许沃尔沃会形成自己的技术脉络,回归品牌特色。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将会非常微妙,对于技术共享程度的拿捏,将是他们相处的关键。”金永生做出了如上预测。
沃尔沃这个经历坎坷的“富家女”就此“嫁吉随吉”,还是在中国的新家里与吉利白头偕老?不论怎样,这场由世界汽车产业充当“证婚人”的“跨国婚姻”所激起的波澜在短期内无法轻易地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