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职业理想
践行办学追求
——向崇仁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学习、实践与思考
马鞍山十二中
王友明
2009年3月经市教育局批准,我成为了向崇仁名校长工作室的一名成员,转眼已近三年,回顾三年的经历与实践,收获颇多、感慨亦颇多,现就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坚守职业理想,努力追求像教育家那样实践和思考
能够成为名校长工作室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因而也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认真参加了由向崇仁名校长工作室牵头组织的所有活动,认真完成工作室分配的每一项任务,虚心向同行们学习和借鉴。参与筹备和组织了马鞍山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研究会,并且于2010年2月成功承办了首届“学术年会暨校长论坛”,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规范办学行为”。旨在通过论坛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有关政策规定,探讨校长发展与学校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广大会员学校积极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结合各校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论文,本次年会共收到论文25篇,这些论文的作者具有广泛代表性,有城区学校也有县镇学校,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有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也有普通教师。征文截止后,我们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评审,共评出一等奖四篇,二等奖六篇,三等奖十篇,优秀奖五篇。年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也为扩大学会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由马鞍山市“向崇仁名校长工作室”申报的省级课题《特色初中创建的实践研究》开题后,我校结合自身工作,承担了《城市初中创建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实践研究》子课题,2010年6月29日下午,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聚十二中就省级课题《特色初中创建的实践研究》召开了中期交流、研讨。会上,我校就创建“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的一些做法、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介绍。三年来,我自觉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先后阅读了《六位教育家》、《新教育》、《开辟素质教育之路》、《先教后学》等多部教育理论专著,认真撰写学习笔记,积极思考撰写学习心得和理论文章,三年来共完成15篇理论文章,其中《按照教育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发表于2010年第三期《马鞍山教育》,《让每一颗头脑闪现创造的火花》、《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洋思经验》分获年会二等奖,多篇文稿被《工作室简报》选用。
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作为一名校长,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理想,努力追求像教育家那样实践和思考,兢兢业业,办让社会满意让师生快乐的学校。所谓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我们校长们,要按照教育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学,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践行办学追求,努力打造富有创新教育特色的品牌学校
三年来,一方面不断的加强学习,更多的却是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全校上下明确一个目标,争创雨山地区乃至马鞍山市品牌初中。我们制定了《马鞍山十二中“争创一流初中”指标体系》,我校争创一流初中的指标体系,概括地说就是:理念先进,队伍一流;设施先进,环境一流;特色鲜明,质量一流。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有序推进,我们还对“创一流初中”指标体系主要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具体责任人、完成进度,坚持不懈推进此项工作。突出两大任务,即强化常规管理,坚持特色办学。借鉴一些学校成功的作法,我们选择了走“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之路。结合学校实际,创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声誉,扩大招生规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创建特色学校时,更强调强化常规,在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常规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办学,我们所走的是“常规+特色”之路。强化常规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健全各项常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教学这个中心,为此我们重新修订了《马鞍山十二中教学工作常规》,强化教学各环节的常规管理,并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体现常规管理的重要性,做到奖罚分明,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十二中(十七冶中学)教职工“三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职工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雨山区教育局组织的首届星级名师评选,在区属各初中学校中,我校获得三星以上人数最多,等次最高,朱从斌老师被评为初中唯一一名四星级名师。学校明确树立科研兴教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学校近三年先后有一项国家、四项省级、四项市级课题立项或结题,其中省级课题《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创新研究》获得省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三等奖。我校还被市教育局指定为与当涂乌溪中学教科研手拉手结对子学校。
我校把创新教育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抓手,把创建创新教育市级特色学校作为近期学校发展目标之一。总结我们的实践和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一课三活动”。“一课”就是开设创新教育课,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增设一门创新教育课,在初一年级中开设不少于十课时,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落实。三活动包括:一、科普创新活动,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力争多项活动在市区科协组织的有关活动中获奖;二、教学探究活动,全面开设综合实践课,编写《十二中综合实践课课例汇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作用;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实施评比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成为主体。
三年来,在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创新教育成效凸显,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在创新教育方面,我们自主开发编印了校本课程《创新教育读本》,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安徽省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一人、省一等奖二人、省二等奖一人、市一等奖一人,学校还获得优秀组织奖。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安徽省陶研会年会上,经市教育局推荐,我校代表马鞍山介绍了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收获。近三年我校还先后获得“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全国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优秀组织奖、国家级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雨山区委、雨山区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马鞍山市十运会我校获得初中组男、女篮球第二名、田径团体第五名,在雨山区组织的古诗文吟诵、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中,我校均获得初中组第一名。2011年中考,我校王心雨同学取得总分762分,名列全市第二名。雨山区教育局对所属中小学进行的年度考核,我校2009年度获得优秀等级。
我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校长们要自觉坚守教育理想,努力在办学实践中积淀、思考、提炼、升华,按照教育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踏踏实实,立足岗位,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1918年5月留学归来不久,在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安徽女子第一师范学校发表演讲,就告诫师范生应该“专心致志,抱定主义,以教育为专门职业”,不要把学校当做人生道路上的临时客栈,也不要把教育当做职业选择的权宜之计。一个政治家,就是要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去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同样一个教育家也要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人格学识去影响一批教师,去教育一批学生,学校正是校长实现教育理想的试验场,如果你的教育理想能够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全国,那无疑就是大教育家了。
第二,关于名校长工作室设置问题的建议。我市第一批名校长工作室的设立,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应该说效果明显,接下来第二批第三批怎么办?第一批三位校长无论是资历、能力、办学成果和声望,都是有目共睹的,接下来再挑选大家公认的名校长就有一些难度了,建议不妨仿照一些艺术工作者(不一定就是艺术家)成立自己工作室的做法,不一定就是名校长工作室,可以是“***校长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室”,如“张三校长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室”、“张三校长创新教育研究工作室”(标明其重点研究方向),三区三县各挑选2~3名(含中小学,直属学校1~2名)较有声望和工作成绩突出的校长,这样全市就可以在面上有所扩大,总数在20人左右。这样做主要出于这样几点考虑:名校长难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校未必就是名校长,普通学校也未必就没有名校长;名校长不像名师、名班主任,他们基数大,教师市区有好几千人,班主任一个学校也有几十人,而校长全市区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就这么点人再加上马鞍山教育的特殊性,一批一批的名校长产生起来着实有些难度;设立校长工作室,目的是搭建平台,为培养一批名校长服务。
第三,设立“***校长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室”,主要是政策上的扶持,不一定就要多少多少经费,当然也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专项经费,允许校长在办学实践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探索,如人事制度改革、课程设置等等,总结经验,以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2011.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