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借鉴的宗教理念
由向崇仁名校长工作室发起组织的部分中小学校长,一行18人,于7月19日至24日,参观考察了青海部分学校、城市和景区。总的感觉是,风景独特,气候宜人,收获颇丰。青海也是一个多民族集聚区,各民族宗教信仰各有不同,西北地区主要宗教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这次西宁之行,倒让我对宗教又有了新的感悟。
先说伊斯兰教,西行期间正逢伊斯兰斋月,西宁的清真饭店酒店一律禁止抽烟喝酒,只要是挂牌的正式清真酒店,自己不卖烟酒,在这里吃饭的客人也不准抽烟喝酒,这已经成为了习惯和共识,从不会有人存侥幸之心,也不会有人为贪图小利而违背之。禁烟戒酒,这种朴质淳厚的民风习俗,首先就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神清气爽。西宁每个区都有清真寺,市区最大的清真寺叫东关清真大寺,我们住处的附近有个玉桥清真寺,建筑宏伟灯饰华丽,去参观的时候大概七点多钟,这里住有学习修行的学徒,他们正列队去清真大寺集体礼拜。按伊斯兰教规定斋月期间,成年男女必须禁止饮食及各种行乐,以体验先祖及穷人食不果腹之苦,怀感恩真主赐福之心。每天日出之前一小时,可以适当进些饮食,晚上太阳落山之后也可适当进些饮食,除此之外白天十多个小时是不能饮食的,老人小孩可以放宽规定。没有人强制完全靠自觉靠信仰。大约8点钟左右,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涌来众多头戴小白帽的回族兄弟,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赶来做礼拜的,有居家休息的长者、有做工的青年、有上班的公务员、甚至还有残疾的乞丐也推着轮车赶来,更衣沐洗,列队等候准备就绪。只见他们手里或拿一两颗枣子、或一两片西瓜,有的从家里带来一袋枣子分发给大家,都没有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8:30,在阿訇的领诵之下,他们齐声诵读古兰经,几句经文诵毕,他们就将手中的果实塞进嘴里。这是今天的“开斋”,即在太阳落山后一段时间,礼拜结束就可以适当进食,而枣子据说又是很有营养的。一种宗教一种信仰,贵在自觉贵在自律,没有强制没有约束,不分阶层不分年龄,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自觉信仰,否则都是伪宗教伪信仰。
再说说佛教,我们接触较多的是汉传佛教,在西北地区尤其是大藏区人们普遍信奉的却是藏传佛教,佛教其实是一种最讲宽容的宗教。宗教必须有修行,念经即是重要的功课之一,在藏传佛教里,你是农牧民,你没有时间打坐念经,你可以把经文抄写或印刷在布幡上,我们在藏区到处都可以看到铁杆经幡,当风吹过,经幡抖动,就视同你念了一遍经文。我们看到一些藏民,在高山风口处,迎风抛撒火柴盒大小的薄纸片,颜色有白的,也有淡黄的,还有粉色的,类似我们汉人出殡时抛撒纸钱,仔细一看上面印有经文,纸片在空中在地上,随风翻滚,这同样预示着你在一遍一遍的诵读经文。在汉传佛教里,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说法,你是酒肉之徒也不要紧,你同样可以修炼佛法,只要心中有佛,自然能够修成正果。甚至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尽管你作恶多端,只要你信奉佛法,弃恶从善,仍然可以成为佛教徒。历朝历代,历经战乱,自然灾害频仍,而佛法却可以发扬光大,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所信奉,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其实佛教有很多的理念值得我们去深思借鉴,尤其是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首先是宗教的这种极度宽容的态度,在佛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宽容和饶恕的,只要你向善从善,哪怕你恶贯满盈;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作为老师还有什么不可以宽容自己的学生呢?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宽容是一种崇高的师爱。其次,佛教不纠结于过去和现世,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特别在藏传佛教里,未来佛(弥勒佛)更能受到人们的尊崇。过去和现在作恶,并不表示你未来还作恶,作为老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成长观未来观,现在的表现和成绩怎么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据资料统计,历年的高考状元大多默默无闻。老师今天的工作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未来打基础,为了学生的发展打基础。要有一种发展的眼光,一切都可变化,一切都能变化,谁能料定今天的乞丐不能成为明天的大师?第三是宗教平等的观念、有教无类的理念,在真主和佛的面前,没有国王和乞丐之别,也没有劳心与劳力之分,都是可以教化的信徒。看看我们的中小学,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教师,都在做些什么,快慢班、实验班司空见惯,我们可以让“差生”流失,让后进生辍学,有谁会为这些“差生”的生命质量担心。他是我们的学生,就等于是我们的信徒,真主和佛是不会随意抛弃任何一名信徒。第四宗教是扬善的,向善从善宣扬善,发现和开拓人们的善根,颂扬和褒奖人们的善行;而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在“纠错”,老师盯着的是某某同学今天又没有交作业,某某今天又犯错误了,我们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选拔制度,比拼的也是看谁犯的错误更少。我们的教育更像奥运赛场上的跳高比赛,再优秀的运动员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考上大学的是以高考失败而走向社会的,考研失利者则揣着大学文凭踏上社会,一轮轮的选拔一次次的失败,只有极少数佼佼者才能最终登上荣誉的殿堂,而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一次次的考试选拔中被淘汰出局。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宗教的扬善还是中国教育的纠错,都有一种扩大化的倾向,宗教的扬善近乎到了一种无原则的境地,教育的纠错则似乎带着一种放大镜,很多孩子特别是少年时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在老师眼里却似乎小题大做,进而大加责罚。
宗教和教育,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早期的宗教本身就是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现代教育仍然可以借鉴宗教的一些理念,更好的发展教育。我们鼓励教育工作者多读点宗教的书籍,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
返回王友明教育实践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