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北京宝石鞋业
宝石始祖韩宝升北京周口店人氏,制鞋名匠,与慈禧宠监张兰德为挚交。1889年(光绪15年)10月叶赫那拉氏册立为皇后(裕隆),张兰德为讨皇上和皇后欢心,特请韩宝升制龙凤鞋两对,以供皇帝和皇后在册立大典上穿用。做工精致,外型美观,雍容华贵的龙凤鞋得到了裕隆皇后的极度赞许,经张兰德周旋,韩宝升求得裕隆皇后为鞋坊赐名“宝升坊”,并得镶宝石的龙凤牌一块。此后爱新觉罗家族在各种庆典上多次用到
“宝升坊”的鞋。宝升坊凭韩宝升精湛的手艺,考究的用料,造出的鞋不仅外型美观,且穿着舒适、耐磨,在众鞋坊中名声鹤起。
宣统2年韩宝升逝世,其子韩绪成继承了宝升坊。晚清是个内争外略的年代,清庭衰败,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历史的巨轮驶入民国纪年,宝升坊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体弱多病的韩绪成为不使祖业在自己的手上没落,而苦苦支撑。民国27年韩绪成眼看自己时不久已,又苦于无子女,把制鞋手艺如数家珍传给徒弟翟万林,以望他能传承宝升坊的制鞋精髓。1928年到1945年是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的年代,举国上下,兵荒马乱,百业萧条,宝升坊在翟万林手上不几年就被迫关闭。
1946年思想进步,性格刚毅的翟万林没有忘记师傅的遗训,组织了几名制鞋工匠在北京朝阳门外“东森里”的一间古庙里重建宝升坊,宝升坊经过18年的历难后又重现生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擅长经营的翟万林加大了生产力,组成了“十区制鞋组”满足了更多人的需要。1951年北京轻工局的鞋帽联社看中了“制鞋组”的制鞋技术,提议出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公私合营,改名为第三制鞋社,得到了翟万林的欣然认同。1953年第三制鞋社正式组建完成,任命原鞋帽联社的副社长张梦祥为制鞋社社长,迁址到朝外中街(十一缝纫社院内)。
1953年至1956年间,第三制鞋社在合作化高潮运动中,先后合并了几十家个体业主,搬迁到东直门外,不断发展壮大,到1958年制鞋社已发展到200多人,工序分工明确,管理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具备了大批生产的能力,经鞋帽联社批准,正式成立了北京第一制鞋厂,任命佟家升为书记。开始了批量生产的先河,在北京制鞋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响应市政府号召,支持北京建设,1958年12月21日刚刚建立不足一年的第一制鞋厂整体下迁到密云县,更名为光华制鞋厂,取意光耀中华。(1965年至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被改为东风鞋厂)光华鞋厂1958年至2003年45年间,曾由张梦祥、候树才、王淑贞等十几位领导任厂长。先后得到轻工部、商业部、化工部等五部委的直接嘉奖,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北京市先进企业、市级文明单位、市经委系统管理先进企业,在鞋帽节上连续六届获得金奖,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鞋帽系统排头兵企业”的光荣称号。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2003年10月,光华人在历史面前做出了重大决策:企业整转制,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北京市光华宝石鞋业有限公司。企业总裁戚立昌先生,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对市场独道的见解,提出“专卖代理制”的新型营销模式,制定出宝石品牌的发展战略。光华人迎来了一次历史的飞跃。
公司以传承布鞋工艺,发扬民族文化为使命;秉承
“ 质量是根,品牌为尊 ”
的原则;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顾问式的服务指导诚邀有识之士共谋发展,共铸宝石品牌辉煌。
返回中华老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