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湖南老杨明远
上世纪90年代初,“老杨明远”占据了长沙眼镜市场80%的份额。而如今的长沙眼镜市场,已不再是“老杨明远”一统天下的时代。
周氏家族十多年的纷争其实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家族企业早被世人诟病,更何况是兄弟“内讧”。老字号如何经得起折腾。
老字号是个金矿,要人去开采;而不是一座金山,等着后人随便享用。
人物关系脉络
周元恺:周氏家族“老杨明远”第一代传人。
周捷三:周氏家族第二代传人,与周透、周正系同父异母兄弟。现为“长沙市老杨明远眼镜公司”董事长。
周淑娴:排行老二,为周捷三同父同母的姐姐。现经营“长沙市周元恺嫡传眼镜店”。
周透、周正:周氏家族“老杨明远”第二代传人。同父同母兄弟。两人共同经营“长沙老杨明远眼镜店”。
周术:周氏家族“老杨明远”第三代传人。周捷三的长子。现为“长沙市老杨明远眼镜公司”总经理。
7月19日下午3时,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
年近六旬的周透匆匆走进店来,眼睛里满是血丝,显得疲惫不堪。而在他身后,“老杨明远眼镜店”的老木匾正沧桑地注视着过往的人流,思忖着往昔的风流。
这张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招牌在商业街滚滚的喧嚣中,并不特别起眼。
“杏黄旗”在时尚的街心是压抑的。而其承载的十余年纷争,同样也让当事双方——周透与兄弟周捷三都深感心力交瘁。
“还不是和从前一样,光大老字号我们有心无力。”虽然刚从法院获得一纸胜诉,可周透的脸上却看不出半点喜悦。
“如果周透等人对我们已合法取得商标权的事实仍不接受,我想这场纷争也还远没有结束。”周捷三的儿子周术同时也承认,十多年的家族诉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耽误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周氏兄弟的“内讧”由来已久。
兄弟阋墙 字号与商标之争
从周透的“老杨明远眼镜店”北去两个街口,再右拐步行约150米,便可看到一家“老杨明远眼镜公司”,这是周透的大哥周捷三的大本营。
两家店虽仅相差两字,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注册商店在先,周透可以在原东区范围内使用“老杨明远”字号;因拥有“老杨明远”的商标权,周捷三可以四处扩张,并排除“异类”。
正是这一区别,铸就了周氏家族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的兄弟阋墙,并诉讼不断。
2004年6月8日,一起长达4年的行政诉讼拉锯战,最终以推翻一审、二审的原定判决落下帷幕。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消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区分局以“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为由对周透实施10万元行政处罚。
这场诉讼集中体现了周氏兄弟间的纷争,由来是:1997年,周透在东塘某商场设专柜出售眼镜,并在其眼镜盒和发货单上标注了“老杨明远眼镜店”字样,周捷三据此向雨花区工商分局投诉其侵犯自己的商标权。
此后,周透因不服雨花区工商分局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将其诉至法院。正如参与诉讼审理的某法官所说:这场民告官的诉讼,其实质仍是周氏兄弟之间的利益纷争。而类似的诉讼,自周氏家族的权威——周元恺逝世后,似乎从未休止过。
1981年8月20日,周透的岳父孙剑平在长沙市东区申请登记“老杨明远”字号,并于1988年2月1日将字号转让给周透的弟弟周正,其店铺由周透与周正兄弟俩合伙经营。
在此期间,兄长周捷三曾两次入股参与经营,但因产生间隙均于不久后散伙。随后,周捷三在距周透店不到3米远的地方,开设了一家“老杨明远眼镜店一门市部”的新店,引起两位弟弟的强烈不满。
于是,周透、周正数次向原长沙市东区工商局投诉,要求制止周捷三对“老杨明远”字号的侵权行为。周捷三不得已,将店名更改为“长沙市东区捷三眼镜店”。
双方的争斗由此开始进入白热化。
1993年,随着《商标法》出台,周氏兄弟的“斗争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同年5月,周透与周捷三先后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老杨明远”商品商标,但因双方互相“拆台”均未成功。最后,省工商局一位负责人作出定夺:“兄弟争端没有解决之前,谁的申请都不予受理。”
此后不久,周捷三成功实现了“曲线救国”:通过一位远房亲戚转道广西南宁,取得了“老杨明远”的商品商标并受让至长沙,继而又注册了服务商标。
取得商标权后,周捷三对兄弟的打压亦随即开始,以至周透“每前进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打擦边球”,如在一些分店店名上方挂“步行街老杨明远眼镜店连锁店”的小字招牌。
而周透、周正自然也不甘就此落势。自周捷三取得商标权之日起,周透便开始不停地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撤消周捷三的注册商标。1995年,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定,驳回周透的上诉。
1999年4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后,周透看到了新的希望。根据“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利益的原则”,2001年他再次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撤消(周捷三)注册不当商标”的请求。
同年,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受理该请求。但至今尚未有定论。
内耗困局 老字号未能发扬光大
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有一段悠久动人的传奇,更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
“老杨明远”也不例外。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杨明远创办了一家眼镜店。此后数世风云,几易其主,传至周元恺。
“但十多年的内耗,‘老杨明远’的实力已七零八落,对不起先辈呀!”现年70岁的周淑娴说自己最感愧疚的,就是没能将老字号发扬光大。
对于处在旋涡中心的周透、周捷三兄弟俩来说,被困住手脚,心情则更加复杂。上世纪90年代初,“老杨明远”占据了长沙眼镜市场80%的份额。“这个数据,如今恐怕只能打2折了。”周透唏嘘不已。
而如今的长沙眼镜市场,已不再是“老杨明远”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并分羹者还有“国际”、“陈晓仲”以及对湖南这块蛋糕窥伺已久的外省大鳄等现实和潜在的对手。
周术之说 家族企业将转轨股份制
本次行政诉讼案结束后,曾有媒体透露周氏兄弟似有“合作”共识,一时间,坊间猜测纷纭:此举是否传递出周氏家族从纷争走向携手的某种信号?
7月19日,周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从来就没有向任何人关闭过合作的通道,但前提是必须承认其拥有合法的商标权,“如果连最起码的商标权都不认同,当然没有合作的必要。”
在周透看来,接受这样的事实是困难的,他认为自己拥有字号权,且申报商标在先。“1993年最开始申请注册商标时,我的申报时间要比周捷三早十多天,但不知何故,他的申请已报到了国家工商总局而我的仍躺在区工商局的抽屉里,通过我们不断举报才使其退了回来。”
“如果有关部门能规范操作,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周透说:“当初我们先注册了‘老杨明远’眼镜店,周捷三随后竟能注册成功‘老杨明远’眼镜店一门市部,逼着我们打了几年官司;此后进行商标注册,周捷三的申报材料从国家工商总局退回来后,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出‘兄弟纠纷没解决前,谁的申报都不予受理’的决定,才让周捷三有机会转道南宁取得商标权。”
周术也认为,周氏家族十多年的纷争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人为造成的损耗太大了!”
而目前横亘在周氏家族面前的一个最大悬念——商标权的最终归属,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还没有定论,让“老杨明远”未来的走向仍充满变数。
除此之外,观念上的分歧,最终又会将这个家族的纷争引向何方,外人也不得而知。
“如今的纷争,更多是来自对‘老杨明远’这个老字号,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的争论。”周术说。周捷三父子率先走了一条“连锁加盟”的经营模式。至今,公司分布在全省各市州的加盟店大小有12家,“老爷子(周捷三)基本上已经坐镇幕后,所有事务交给年轻人打理。”周术对“老杨明远”的前景颇为看好,“照这样发展下去,公司将成立董事会,最终从家族企业转轨为股份制企业。”
周透之说 卖祖宗的牌子辱没先人
而在周透看来,“将祖宗的牌子就这样几千块钱出卖,无疑是辱没先人的行为。”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周淑娴。
1990年,周元恺弥留之际将周淑娴唤至身边,叮嘱她还有六副眼镜没有发送给客户,“务必要送货到家,有钱的收取点成本费,困难的就算了。”
父亲的叮嘱,一直烙在周淑娴的心里,她认为:“诚信是老字号的精髓。”
“但他们(周捷三)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砸这块招牌。”周淑娴对周捷三所采取的“连锁加盟”经营模式深感痛惜,“目前周氏家族任何一家单店都没有发展到能进行连锁加盟的程度,在此情况下不断加入连锁加盟店,只会让本来就已鱼目混珠的‘老杨明远’在市场上更加衰微。”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周透赢得本次行政官司的前一天,6月7日,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京举办的“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座谈会上透露,我国现有近1.6万家老字号企业,其中70%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经营十分困难,20%能够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氏家族的“老杨明远”之争,其实也正在被市场所求证。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准备将权力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之际,正是其最容易受伤之时。交接班中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导致企业衰败。出于保全自己家业的热忱,部分民营家族企业推进管理职业化的愿望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迫切。家族企业管理到底是家族化还是职业化,这是很多家族企业老板的矛盾。
返回中华老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