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优秀个人网站 点击网站地图肯定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李克强经济学”再解读

    作为2013年财经界最热的名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不仅引发各家机构的命名争夺,对于其核心与内涵的诠释权也引发诸多讨论。那么,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当英国《金融时报》北京分社社长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在FT 2013中国高峰论坛把这一问题抛出之时,也强调“李克强经济学”被媒体“疯狂”报道。对这一概念,不同经济学家给出不同反应。

    投行巴克莱最早提出李克强经济学三大关键词,诸位经济学家也给出不同的关键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认为这一概念有两大支点,第一是瘦身放权,比如注册资本放松,但目前胜负难料,很多重要的审批还在;这一支点的改革重点在于程序公开,门槛准入。第二支点是人的城镇化,这比第一个支点更难,它也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最大考验。当前问题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脱节,中国如果再沿着土地城镇化道路走下去将会是“死路一条”。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则总结李克强经济学为三要点:一个不刺激,二是简政放权,三是要素市场改革。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则认为李克强经济学核心有三条:一是强化市场经济的概念、二是放宽管制、三是改善供给。  

    除了或多或少的重复关键词描述,“李克强经济学”也有不同评价与定义。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有不同看法,他认为从市场、供给等来看,李克强经济学没有太多特殊之处。从学术角度而言,李克强经济学不存在,但从传媒词汇可以接受,比如已经有“里根经济学”之类先例。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张军认为,李克强经济学的关键在于认识中国经济问题,以及这能否与李克强思路能否对接。他提到6月在FT中文网专栏《李克强为什么按兵不动?》,强调李克强上任之后,没有用沿用上届凯恩斯主义,而是结构调整思路,可见他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基本是对的,“和当年里根经济学、供给经济学有所类似,克强经济学其实是一个结构经济学。”   

    对比“安倍经济学”,朱海滨认为,考察“李克强经济学”有两个标准,一个除了判断长期政策,也应该注重短期经济政策;二是外界不仅需要关注改革期待,而是关注哪些改革能先行先做。

    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李克强经济学的热度,同样也表现在对于中共三中全会无处不在的讨论上。年复一年,各界对不同的时事名词投注热情背后,事实上映射出公众对于未来改革议程的关注以及焦虑。不过,值得重视的是,当大家都在谈论改革重启之机,或许也意味着改革的动力不足。

    更有趣的是,盛洪提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没有“温家宝经济学”?作为上届中国总理,温家宝也极力主张打破垄断,也提出“三十六条”等,但是最终没有实现。因此,盛洪并不看重克强经济学,而看重克强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其背后的政治结构分析,“改革除了看是不是主张市场化和民企进入等,更看重勇气和智慧。”

    从李克强经济学到李克强政治学,从经济建议到改革措施,中间存在理念与执行力的不菲鸿沟,历史会再次重复么,时间会证明一切么?FT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瑾  2013.11.5

    返回李克强经济学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