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亳州市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拥有机械制造、酿酒、卷烟、医药、纺织、食品、化工、建筑建材、印刷等十几大门类。亳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果蔬、烤烟、畜禽、蚕桑等资源和经济优势,地方名特优产品较多。从商城王建都开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1986年撤县建市,同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字甲骨文为“ ”。《说文大字典》解为:“商汤所都,京兆社陵亭也,从高省乇声”。“乇” 《说文大字典》释: “原义草叶也,从 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读作 “zhe”,由此可见,亳的本义为生长着茂盛庄稼的高地,商初水害和粮食是涉及到国家根基的两大问题。因此所选建都之地必然是肥沃的高地。

  夏时亳州属豫州,曾是帝喾(高新氏)的国邑。

  周初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

  春秋时期,焦属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今谯城区)。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今涡阳县)、蒙(今蒙城县)及周边地区。

  秦时置谯县,属砀郡。

  汉时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魏皇初2年(221)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

  西晋时,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507)为“南兖州”治所,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不变,亳州之名始于此。

  隋大业3年(607)又改亳州为谯郡。

  唐武德4年(621),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酂、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8县。

  宋时亳州属淮南路,金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元时亳州属归德府(今商丘),下辖6县。

  元至正15年(1355),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 “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 “三朝”古都之地。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属颍州。弘治9年(1496),又升县为州。

  清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设涡阳县。

  1912年国民政府降亳州为亳县,由省直辖。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成立利辛县。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

  1998年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2000年5月正式设立地级亳州市,下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和谯城区。市政府驻谯城区。

         返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