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第33届国际桥梁大会(IBC)上,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获得最高奖项
—
—乔治·理查德森奖。由于该奖项每年仅授予一个在全球桥梁设计、建造、科研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桥梁工程,因此又被称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这也是本年度国内唯一获得该奖的桥梁工程。
上图为马鞍山长江大桥 返回马鞍山新闻
据了解,国际桥梁大会(IBC)由美国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在国际桥梁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2届。大会共设桥梁技术奖7项,分别从设计、实用性、理念、环境资源等方面对优秀桥梁工程给予评奖和表彰,分别是乔治·理查德森奖、约翰·卢布林金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亚瑟·海顿奖、尤金·菲戈奖和终身成就奖、学生论文奖。其中乔治·理查德森奖为设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奖项。
据悉,迄今为止,获得此奖项的还有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法国诺曼底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国内外著名桥梁。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2013年12月31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大桥起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接溧水至常熟的高速公路,在马鞍山江心洲位置处跨越长江,止于姥桥,全长约36.27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70.78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大桥也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和“世界第一”。
如:大桥被江心洲分为左汊桥与右汊桥,其中右汊三塔六跨斜拉桥为国内首座拱形塔三塔斜拉桥,左汊为三塔两跨悬索桥,单个主跨长为1080米,与江苏泰州长江大桥并列位居世界第一;两根主缆使用的钢丝加在一起有8.5万多公里,几乎可绕地球整整两圈,其长度为同类桥梁中世界第一;跨江工程长约11.209公里,主跨跨度在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右汊主桥采用2×260米三塔斜拉桥,桥塔为椭圆拱形,为国内首座拱形塔三塔斜拉桥。同时,大桥中塔还首次采用了塔梁固结体系,抗风浪能力强,这也是世界上的创新。其原创的“仿生”根式基础为世界首创。在马鞍山长江大桥开展的24项科研攻关中,有19项获得国内与国际专利,一项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成为我国向世界桥梁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工程。201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