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16个地市,9地市超过全省增速,分别为滁州、池州、马鞍山、宣城、宿州、亳州、六安、铜陵和芜湖。其中,滁州增速居首,达到6.5%,池州以5.9%的增速排在第2位,马鞍山位列第3,增速为4.4%。
再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地市向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这是观察各地产业发展的最佳窗口。上半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比规上工业产值高7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
从各地市来看,有8个地市超过全省8%的增速,分别为马鞍山、滁州、淮南、池州、宿州、亳州、蚌埠和淮北。其中,马鞍山、滁州、淮南、池州、宿州、亳州、蚌埠7个市增速达到两位数。
马鞍山增速全省第一,达到23.9%,滁州和淮南分列二、三位,分别为22.3%、和20.4%。这三个地市增速超过20%。
从各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看。区域之争,实质就是项目之争。大项目、好项目多的地方,变化就快,发展就快。上半年,安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同比下降11.1%转为增长1%,快于全国4.1个百分点。
在各地市中,9个地市超过全省增速,分别为滁州、六安、宿州、池州、马鞍山、安庆、阜阳、淮北和黄山。
其中,滁州以8.2%的增速居全省第1位,六安以7.4%的增速紧随其后,宿州、池州分列三、四位,增速分别为5.8%和4.4%。
再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56.5亿元,同比下降3.5%,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具体到16地市,合肥以2138.1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一,阜阳以830.9亿元位居第二,这与阜阳的人口基数有关,芜湖以720.7亿元位居第三。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16市全部负增长。其中,滁州回暖最快,增速为-0.7%,位居第一,宿州为-1.5%,马鞍山以-2.8%排在第三。
最后,看财政收入。这是政府的“钱袋子”,直接与地方经济运行情况有关。上半年,安徽财政收入2992.3亿元,同比下降7.4%。
从16地市来看,合肥、芜湖和滁州财政收入位居前三位,总量分别达到781.3亿元、328亿元和198亿元,阜阳以180.7亿元排在第四位。
在增速上,只有滁州和宿州保持正增长,滁州达到1.1%,宿州为0.5%,彰显了这两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综合来看,滁州、宿州和马鞍山表现亮眼。
滁州的启示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滁州在2019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完成冲刺经济总量全省第三目标后,2020年上半年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突出表现在,一季度,滁州经济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滁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位次前移,持续保持逆势上扬的势头,活力十足。
滁州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引起了省委和兄弟地市的注意,已吸引安庆、阜阳和六安等多市前去考察学习。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曾指出:滁州工作做得好,有三条经验。
一是抓机遇,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抢抓战略机遇、区位机遇、政策机遇,视危为机、化危为机、变危为机,顶住了压力,加快了发展。
二是大招商,时刻把大招商、招大商摆在重要位置,锲而不舍抓项目,以项目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能。
三是善作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攥紧拳头、拼劲很足,展现了迎难而上、乘势而上的能力本领,体现了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担当精神。
这三条经验道出了滁州速度的密码,也为全省其他地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越是困难,越要坚定发展的信心,迎难而上。
上半年,滁州主动走出去,全面对接南京,深度融入长三角,最密集的时候,滁州市主要领导一个月内“跑南京”多达4次。同时,南京、苏州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也走进滁州,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增强了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群众的消费信心。
“信心比黄金还要金贵”。只有这样,在内外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关键之年,16个地市才能打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攻坚战,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合肥市政府官网、马鞍山市政府官网、芜湖市政府官网、滁州市政府官网等.2020.7.25
转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