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凭绿染,应有桃李别样红
---- 听莫言“家教故事”,谈“隐性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熊 元 升 贾 庆 输
【内容提要】家庭教育的时间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不到20%,所起作用却达80%,这是著名的二八定律;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以致“学校教育无所不能的思想甚嚣呈上”,这在无形中否定了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在人们内心的沁润、唤醒、鼓舞、引导作用。本文通过以莫言的成功为范例揭示了: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开展使人向善的生命教育的价值;说明了生态绿色、质朴自然的家庭教育在今天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积极提倡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发展,探索绿色成才之路。
【关键词】
隐教育 潜移默化
善 根
德育
2012年
12月7日,莫言在瑞典文学院举行文学讲座,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和最后悔的一件事”。通过回忆改变他一生的四个经典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教诲的由衷感激。
一.“隐教育”在中国教育传承中渊源流长
“孟母三迁”、“曾子杀猪”一直都是中国家庭“行不言之教”的典范;现在,品味莫言的讲话,我们知道这位母亲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家境艰难;年幼因贫失学;相反,一个世界级的作家就在这样的家庭中诞生了。
莫母没有上过学,她何以帮助莫言取得成功的呢?首先,她深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矣”的深重责任;其次,不懂“个性成长”、“潜能开发”这些教育术语,但她懂得秉持“将心比心”,“身教重于言教”,等传统古训。因此,她用自己的善良、乐观、诚实等质朴的情感融化孩子,成效显著。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莫言的母亲虽然不会说一些复杂的理论,但她做到了,这往往比说多少更重要。
由此可见,莫言的成功与其说是他文学天才显露,不如说是莫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的巨大成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成为实践“隐教育”的家庭教育的“当代孟母”。
所谓“隐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在家庭、学校等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除了“孟母三迁”、“曾子杀猪”、朱自清的《背影》之外,古今中外运用“隐教育”思想开展育人工作并取得成功实例举不胜举。
二、当前,片面理解家庭教育,表现突出的几个问题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家长的共同心愿,但纵观当前的一些做法,我觉得还存在不少问题,处理不好,会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上弯路:
问题一:“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就是重视孩子“考分”
“
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是中国的客观现实。“发掘孩子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业成绩”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一些家长不能综合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性格心理、意愿喜好;一味强调“分数、分数”。分数成了考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为此,也造就了“奥数班”、“兴趣班”等等各类“提分培训班”门庭若市;一些学校蛮干、死干,也是“为分而战”。众所周知,这些努力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竭泽而渔”,的负面伤害也是不可估量。今昔对比,莫言的母亲还是明智的、理性的。
问题二:“家长重视孩子成长”就是重视孩子”身体健康”
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改善孩子的生活有了条件。“爱他就给他(她)最好的”,
是大部分家长共唱的“同一首歌”。不管孩子是否需要,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宁可做过不可错过”。这种不计成本,“糊里糊涂的爱”,不仅有害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可能助长他们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例分别达到40%—50%和20%—30%。另一项心理学调查则表明: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美国为44%.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发育,也制约着潜能的开发。从莫言的成长来看,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显重要。所以,我们的父母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莫言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完完全全的爱”。
问题三:“家长关心教育”就是老师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家庭、学校、社会是服务孩子教育的共同体,但一些家长却片面地认为家庭“主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在农村,这种认识更为普遍,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们便对学校、教师,兴师问罪,口诛笔伐;恰恰忘记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发挥“隐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重视“隐教育”的作用,探索运用“隐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这里,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发挥“隐教育”的正面熏陶作用
所谓的环境教育,就是通过家庭内部或外部的自然环境以及人际环境来影响思想及行为的教育方式。 常言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和“黑”就是指所处的环境。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熏渍陶染”;《颜式家训·慕贤》中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也同样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强大影响力;‘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实践证明,孟母的做法对今天的家长们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现代的家庭有责任为子女成长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父母的示范作用营造好家风,建设好传统,让环境育人的正面作用充分发挥;否则,一旦出现“白砂在涅,与之俱黑”的不幸结果。家庭、孩子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2.注意交往的原则和方法,注重交往过程,发挥“隐教育”的濡染作用
家长要做孩子信任的朋友,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尊重孩子的决定、顺应孩子的正当兴趣爱好;也要求家长们具备一种涵养和宽以待人的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真正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尽管家长工作繁忙,但也还要随时关注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放低身段”,向孩子学习,比如还有意向她请教问题,开展讨论;这种相濡以沐的亲情互动,有助于拉近距离,加深感情,建立互信;培养孩子乐观心态,增强了学习、交往、展示自己的信心;总之,现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方式,相互交心、互相学习,相互感染,灵犀相通。这样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发挥“隐教育”的指引作用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见,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虽然无痕,却有惊人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行为品格起着指引作用。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
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母亲坚强,孩子自然在苦难面前就不会怯懦;一句话就是“贤母使子贤也”。《韩诗外传》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总的来说;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隐教育”因素。
4.加强与学校沟通,家校共振延伸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协作的集中体现。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教育在三者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重视研究“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克服依赖性,不断地总结和探索提高家庭家庭教育水平的好方法、好措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教育”虽然无痕,但有着惊人的力量。自觉地创新“隐教育”发挥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也是学校乃至社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学生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联系,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相关信息,协助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共同搞好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参加家校联谊、家校共建等等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共同营造“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教”,的成长的大环境,大气候。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泰戈尔也曾经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递生命气息,尊重生命,使人向善,唤起使人自身美好的“善根”;这些名言、警句充分强调“隐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重视“隐教育”实践研究,优化家庭教育策略,和学校、社会教育紧密配合,为家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设人才,在笔者看来,应该是中国家长群体的一项艰巨而又快乐的事业吧!
【参考文献】
[1]《朱子家书集注》
[2]部分引言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