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想到的
仰程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
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从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生品德行为、身心健康以及跨年度进步等十个方面,全面多元对学生和学校进行整体评价,从制度层面推进了教育改革,促进了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业质量 评价 绿色
今年马鞍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学习评价”专题远程培训中,安排了一门课程专门介绍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实施情况,学习之后,有些感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指挥棒”的地位没人能否认。上海作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相对宽松的高考环境,为其基础教育改革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能够做出更有益的尝试。
《绿色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指数共十个方面。仅从名称看,“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就让人耳目一新。提到“绿色”就想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同样亮度的灯泡有的100W有的15W,达到同样的效果能耗不一样。(当然,也不能忽略节能所消耗的其他诸如材料成本。)都是测验90分、45分,付出的时间、精力也不尽相同,分同不见得“效”同,高分不见得高效,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绿色指标就更显意义!
“绿色”绝不等于低效和不讲成绩,相反应该更有利于促进学业成绩的达标。据媒体报道:2006
年,瞿溪路小学参与了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性实证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试点内容就是从一年级入学开始,严格基于课标的“零起点”教学。要求教师们严格做到“不随意拔高教学目标、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等,腾出来的时间用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逐渐丰富拓展型课程。……探索开始的第一年,教师们悄悄拿来其他学校的试题让学生测试,结果成绩很不理想,许多教师怀疑这样下去自己的学生不就吃亏了吗?直到学生升到四年级后,在全区的一次统测中,学校语文成绩从以往的垫底位置飞速提升到良好,让大家为之一惊。该校参加教育部教育质量监测获得的数据更有说服力。这个监测涉及多门学科,瞿溪路小学参加的学生正好是经过一轮试点的学生,结果从以往没有A级别的学生到现在A级别
30%、B级别70%,消灭了C和D两个级别,而且还为区域内轻负担的指数贡献了多个百分点。这说明语文严格按照课标教学之后,形慢实快,因为有了额外时间后,教师更加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这样的能力一旦形成,自然会从一门学科迁移到其他学科上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届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都明显提升。”(《上海推基础教育评价绿色指标含学业负担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报》,2012.4.5)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实验为上海市教委推出《绿色指标》提供了足够的底气。
就《绿色指标》本身的文本看,关于“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的表述占到了全部内容的一半以上,接近四分之三的篇幅,可以理解为核心指标。可见,在现行高考制度这一“指挥棒”下,不能回避成绩,家长和社会最直观看到的是升学状况,这点不能维持,改革就可能进行不下去。真正做到“轻负高效”、“全面发展”谈何容易,这也不是仅仅改革一个评价指标就能做到的。上海只是迈出了尝试的重要一步。
学生学业水平指数的第一条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重“达标”,不盲目拔高,力争每一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只重尖子生。第二条是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指数,包括知识迁移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这一条怎么具体测试,本人尚存疑惑。在当前以识记为主的历史学科测试下,背书听写确实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显得十分“高效”,但高层次思维能力就无法达成。第三条是学生学业成绩均衡度,相比与国家提出教育公平相关。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其中学习动机测量包含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等问题,强化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共识。把学生学习自信心、学习压力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包含其中体现了良苦用心。去年暑期,听东庐中学程康金校长介绍讲学稿使用的经验,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讲学稿用什么考试就考什么,这不就是强调达标吗?这不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吗?“举一”都搞不出来还怎么“反三”,每次都离达标很远,很大可能就是自我放弃。温总理似乎说过:“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信心指标相当重要,只是通过“采集学生问卷数据”的形式能否测量准确?把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列入其中,也是很有远见的,对学校不认同,对老师不认同,对同学不认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怎能适应环境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指数也与之类似。学习压力指标,正如《绿色指标》本身所言:“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质量之间呈现着某种负相关。”关键是压力达到什么程度是过大,找到这个临界点,对于科学确定学生学业负担有重要的作用。
《绿色指标》在学生学业负担指数中明确指出“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业负担的增加并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办法,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没有明了、简单的关系,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一定带来学生更好的学习成绩。”“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小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为1小时左右,中学生每天做作业时间为2小时左右,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明显高于基本不做作业或做作业时间过长的学生。”“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分析显示,学业成绩与补课时间之间并不是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补课时间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业成绩的提高。”这里一再强调了“历年大规模测试数据”,说明这是规律。而当下,延长学习、练习时间,仍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要手段。教师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加班加点,是对学生负责,学生给自己加餐补课是对自己负责,这是常态。然而,教师学生的精力、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这门课多了,那门课就会不足,疲劳应付,难免顾此失彼。学生无奈只能依据老师脾气特点排个队,选择完成喽!我校现在实行班级所有学科捆绑考核的制度,试图消减各科老师争抢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能否有效减负,尚待检验。
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系全面评价的常规指标,没什么好多说。最后想说的是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这个指数被解释为“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文化资源等综合为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学业成绩结合起来,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反映学校教育的作为。”我把它理解为,这一评价体系正面承认了生源质量的差异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且把生源的差异扩大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而不仅仅是入学的平均成绩,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绿色指标》一定程度上想推翻传统应试教育中“成绩即质量”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业和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整体的、多元的评价内容与方法。其先进的理念是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方向。 |